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虎尔哈部

虎尔哈部

明末清初女真东海三部之一。又作呼尔哈部、瑚尔哈部、库尔喀部、虎尔喀部,以沿虎尔哈河(古称忽汗河,今牡丹江)而居,故名。凡敦化、宁安、依兰等地之部落,皆属之。后自依兰北达黑龙江下游敦敦河口1500余里广大地区为胡里改路,境内住民,史称虎尔哈人。清初,有北方乌(兀)札拉(喇)虎尔哈人贡貂皮,亦有乌札拉银山迤南,沿黑龙江两岸从事耕作的呼尔哈人。清末,乌尔古宸路(原苏联境东海滨省比金河流域)喀尔喀等十屯居民为呼尔哈人。珲春西又有呼尔哈部札库塔城。雅克萨各城有虎尔哈部。故其境域北至黑龙江下游乌札拉,西界牡丹江下游至松花江下游,达黑龙江下游雅克萨以东地区,南至汪清一带,东至珲春及滨海等地。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努尔哈赤发兵攻取虎尔哈部札库塔城,崇德间(1636—1643),皇太极收服诸部,编入新满洲,成为满族共同体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飞歌

    苗族山歌。男女青年对唱的一种情歌。因歌声高亢,乐曲婉转,能传声较远而得名。可独唱或合唱。流行于黔东南地区,尤以台江地区的飞歌享有盛名。今已成为苗族音乐代表曲调之一。

  • 只孙

    见“质孙宴”(1467页)。

  • 奇勒尔人

    见“北山野人”(533页)。

  • 阿瓦尔

    亦译“阿哇尔”,见“柔然”(1779页)。

  • 木怜站道

    元代岭北行省三驿道之一。“木怜”蒙古语意为“马”,即马道。起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南的第二站,李陵站由此向西入和林驿道,经兴和路、大同北境,由丰州西北甸城谷出天山(今大青山),经净州、沙

  • 抚水州

    唐宋南方古地名。唐置羁縻州,属黔中道黔南都督府。宋改属广南西路宜州,仍为羁縻州。辖抚水、京水、多逢、古劳四县,约当今广西环江北部及贵州荔波、三都、从江等县地。治所在抚水,即今环江县北旧宜北县地。居民属

  • 珠敦卫

    见“竹墩卫”(789页)。

  • 南室韦

    唐代以前室韦5部之一。北齐时(一说隋代)室韦分为5部,是为其一。因地处室韦诸部之南而得名。《北史》等称其居“贷勃、欠对二山”,约分布今嫩江西岸支流雅鲁河以北,东至嫩江,西到大兴安岭东麓(一说隋时可能已

  • 十家牌法

    政治制度名。明朝在赣南畲族地区实行的统治措施之一。又称“十家连坐”。明正德年间(1506—1521) ,赣南畲、汉人民曾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清王朝派王守仁进行军事镇压的同时,又在城乡普遍推行此法。“

  • 萨穆哈

    ?—1704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吴雅氏。顺治进士。授户部主事。十五年(1658),迁户部员外郎。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允吴三桂撤藩。受命同郎中党务礼赴贵州筹备船、刍、粟。闻吴叛,与党务礼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