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天文图石刻
嵌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又称金刚座舍利宝塔)照壁上的一块蒙文天文石刻图。直径144.5厘米。清雍正三年(1725)根据钦天监所制天文图刻成。图上所刻的星象都用蒙文注明名称,全图刻恒星约270座,星数1550余颗。外圈刻有十二宫、天干名称,中圈刻24节气名称,内圈刻28宿名称。图下侧偏左有一长方形署名栏,刻星等图例。是我国现存唯一以蒙文标注的天文石刻图。
嵌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又称金刚座舍利宝塔)照壁上的一块蒙文天文石刻图。直径144.5厘米。清雍正三年(1725)根据钦天监所制天文图刻成。图上所刻的星象都用蒙文注明名称,全图刻恒星约270座,星数1550余颗。外圈刻有十二宫、天干名称,中圈刻24节气名称,内圈刻28宿名称。图下侧偏左有一长方形署名栏,刻星等图例。是我国现存唯一以蒙文标注的天文石刻图。
①或作天和、至成。大燕皇帝安庆绪年号。757—759年,凡3年。 ②五代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帝李嗣源(李亶)年号。926—930,凡5年。
见“番”(2263页)。
?—1652清宗室、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异弟巴雅喇第三子。天聪五年(1631),随太宗攻明大凌河城。崇德元年(1636),率军援入关攻明之清军,因功晋护军统领。二年,从征朝鲜,
见“早户”(777页)。
戎的一种。参见“山戎”(118页)。
861—897唐代南诏第十二世王。又名法、法尧。乌蛮,蒙氏。祐世隆子。乾符四年(877),父卒,袭王位。遣陀西(南诏官名)段琷宝诣邕州节度使率谠处请修好。未几,攻掠西川。五年,改元贞明,后又改元承智、
辽时对妇女的尊称。契丹语音译。是由“阿点”和“夷离的”复合成的词组。“阿点”意为“贵”;“夷离的”与“乙林免”词干相同,意为“妃”、“大臣夫人”。合为“贵妃”或“贵夫人”之意。
甘肃省方志。(清)升先修,安维峻编撰。100卷。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书。在《甘肃通志稿》的基础上删节增补,吸收雍正(1723—1735)以后新资料,重新编纂。分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
古地名。又作蒙坑。在今山西襄汾、曲沃二县之间汾河以东。《魏书·安同传》曰:“汾东有蒙坑,东西300余里,径路不通”。北魏天兴五年(402),拓跋珪遣长孙肥等围后秦姚平军于柴壁(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汾河东岸
清外札萨克旗之一。一称新和硕特旗。位于科布多西南。和硕特台吉蒙衮等裔。嘉庆元年(1796)置,辖佐领1。详见“新和硕特部”(23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