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斯特语

萨斯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萨斯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2千余。居住在泰耶尔人西南阿里山和五峰山一带山区,包括新竹县五峰乡大隘、花园、桃山等村;娥眉乡藤坪村;北埔乡内坪、大坪等村;苗栗县南庄乡蓬莱、东河、南江、西村,狮山等村;狮潭乡百寿村。新竹县五峰山乡大隘等村的萨斯特语已趋消亡,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的个别地方尚有成年人,甚至小孩正在使用。分大隘和东河两个方言:说大隘方言的人自称萨斯拉特,分布在北部,说东河方言的人自称萨斯特,分布在南部。萨斯特语有辅音16个、元音6个。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萨斯特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等10类。名词有一般名词和人名专有名词,前加不同的格助词表示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人称代词有格、数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语在后,宾语可以在主语之前或后,因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延陵国农民革命

    近代壮族农民革命战争。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府新宁州(治今广西扶绥)壮族秀才※吴凌云(?—1863)因同情农民,被官府以“通匪”罪入狱。次年,越狱回家,被当地农民拥为首领,举行武装起义。为新宁知

  • 长孙稚

    ?—535北魏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拔拔氏)。魏上党王长孙道生曾孙,殿中尚书长孙观子。原名冀归。6岁降袭上党公。孝文帝以其幼承父业,故赐名稚(《北史》,避高宗治讳,写为幼),字承业。史称其聪敏

  • 萧野里补

    见“萧仲宣”(1993页)。

  • 图什墨尔

    蒙古语音译,意为“官员”、“官吏”。为准噶尔参预最高政务的官员,相当于枢密大臣或宰相,辅佐台吉处理鄂拓克和昂吉上报的重大事务。《西域图志·准噶尔旧官制》载:“图什墨尔系准噶尔参决政事之臣,枢管政务之要

  • 索葛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发须”。《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发为索葛,故有索葛吐屯。”据今人考证,句中“发”似为“须”字之

  • 夏国公

    封爵名。(1)唐中和三年(883)僖宗封党项首领拓拔思恭此爵。(2)辽景福元年十二月(1032)兴宗以宗室女兴平公主嫁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德明子元昊,封为驸马都尉,并封此爵。

  • 杂布提歌克塔布伯克

    参见“匝布梯墨克塔布伯克”(473页)。

  • 狐胡国

    西域古国名。又作孤胡。王治车师柳谷(今新疆吐鲁番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55,口200余,兵45。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都尉各1人。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东汉时尝

  • 蔑儿干

    蒙古语音译,意为“善射者”。又译默尔根、墨尔根。《元史·忙哥撒儿传》:“默尔杰,华言善射之尤者也”。蒙古贵族以其为尊号,或赏赐善射之将士,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据《元朝秘史》,成吉思汗十九世祖豁里察

  • 梁弥治

    宕昌羌国王。梁虎子(一作彪子)之子。父卒,即位。虎子弟羊子欲借吐谷浑兵夺位,其遣使求北魏。魏献文帝拓跋弘诏武都(今甘肃武都东南)镇将宇文生统兵击退羊子,复其王位。死后,子梁弥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