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

明与后金国的战争之一。“萨尔浒”,满语意为“犁挽钩”。明朝为维持其在辽东的统治,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以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10余万军队(号称47万),企图一举歼灭后金。次年三月,大战于萨尔浒山(今辽宁省抚顺县上马境内)。是役为双方战略地位的变化和后金胜利、明军转败的开端。明分军四路围攻后金,总兵马林率兵15000,从开原出靖安堡;总兵杜松率兵25000,出抚顺;总兵李如柏率兵25000,出清河鸦鹘关;总兵刘綎率兵15000,从宽甸出亮马甸子,与朝鲜国都元帅姜宏立(即姜宏烈)、副元帅金景瑞所率13000朝鲜兵会合。二月二十五日,分路先后出师。杜、马两军约定三月二日会师二道关(即大民关,在兴京西40里);四路军约定三月三日会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镇)。因明军师期泄漏,后金积极备战。二月二十九日,杜军星夜出关,夜渡浑河,与后金军遭遇,分军据守萨尔浒山,并争夺界藩山吉林崖。努尔哈赤本着“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原则,与诸子率八旗劲旅6万之众,集中优势兵力西进,以二旗兵抵抗吉林崖杜军万人,亲率六旗猛攻萨尔浒大营,致杜军等阵亡。三月二日,后金又集八旗兵向马林,潘宗颜所据尚间崖和斐芬山冲击,明兵溃散,马林仅以身免,潘宗颜全军覆没。刘綎军经马家寨、深河等地小胜之后,进至赫图阿拉50里富察之野。努尔哈赤自西路回军,以4000兵守城,防清河路明军,其余八旗精锐全力东进,刘军中计陷伏,全军覆没。李如柏军先迟迟不前,后以令溃逃。明军三路败亡,折损军士45000,文武官员300余,损失军械达武库十分之六、七。此战是后金一方集中使用兵力,选择有利战机,速战速决,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充分显示努尔哈赤指挥才能和后金将士勇猛战斗的作风。是明、金兴亡史上的重大转折,功守易位,明军从此一蹶不振。后金遂以破竹之势,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猜你喜欢

  • 愁思堆

    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东晋永和十年(354),晋将桓温率众4万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前秦苻健遣其子苻苌率苻雄、苻菁拒温于尧柳城愁思堆,即此。

  • 高仙芝

    ?—755唐朝将领。高句丽人。高氏。四镇校将舍鸡之子。年20余,从至安西,以父功补游击将军,数年父子并班。善骑射。唐玄宗开元(713—741)末,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天宝六年(747),奉诏

  • 雅托噶

    蒙古族、纳西族弹拨乐器。亦称筝、蒙古古筝。起源很早,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古代,作为民间宴饮、娱乐活动的乐器。蒙元时期,在民间、蒙古军队中流行。经改进,亦纳入蒙古大汗、诸王宫廷乐队。1253年,忽必烈

  • 代子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代替”的意思。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牛录额真(满语音译,汉译“佐领”)下设代子2人。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为骁骑校,是牛录额真的副手,

  • 难兜

    西域古国名(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5000,口31000,兵8000。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居民从事农业,种植葡萄诸果。地出铜、铁、银。能作兵器

  • 萨迦世系史

    书名。全称《世界北方大佛主吉祥萨迦世系希有传纪宝库》。阿旺衮嘎索南查巴坚赞贝桑波撰。成书于1629年,德格木刻本334页。系记载西藏萨迦款氏家族史的专著。主要叙述该家族的族系、政教势力在萨迦地区的形成

  • 伏连筹

    ?—529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又作休留茂、休留残、休留成、休留代。姓吐谷浑氏。※度易侯子。北魏太和十四年(490)父卒,嗣立。受南齐封为镇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因违魏孝文帝之命,称疾不

  • 噶匝纳齐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噶杂那齐伯克”、“噶咱讷齐伯克”。维吾尔语,“噶匝纳”,本意谓“库”;“齐”意谓“典守”。是指职司粮赋,总管一切库储仓粮的官员。乾隆二十四年(1759)分别被授予四、五

  • 五部奚

    奚(又作库莫奚)族五部族的统称。又称奚五部。不同时代各部名称有所不同。史载有三种:①据《周书》:“库莫奚,※鲜卑之别种也。其先为※慕容晃所破,窜于松漠之间,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主,二曰※莫

  • 绰罗斯北中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小峡贝子旗或哈尔格贝子旗。康熙五十五年(1716),准噶尔部台吉卓哩克图和硕齐孙阿喇布坦率众附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二佐领半。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