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忽州
渤海国早期所置州名。《续日本纪》载,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大兴二年(739,一作三年)致日本圣武天皇书中,有“仍差若忽州都督胥要德”云云,是渤海早期已有此州之设。《新唐书·渤海传》所载62州名中无其名,盖在渤海第十三世王大彝震(831—857年在位)厘定62州名时(或在此之前),已改用他名。近世学者有的认为,若忽应为高句骊故城名;唐亡高丽国后,唐安东都护府领有哥勿州。故地或说在今浑江上游,或说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
渤海国早期所置州名。《续日本纪》载,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大兴二年(739,一作三年)致日本圣武天皇书中,有“仍差若忽州都督胥要德”云云,是渤海早期已有此州之设。《新唐书·渤海传》所载62州名中无其名,盖在渤海第十三世王大彝震(831—857年在位)厘定62州名时(或在此之前),已改用他名。近世学者有的认为,若忽应为高句骊故城名;唐亡高丽国后,唐安东都护府领有哥勿州。故地或说在今浑江上游,或说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
见“火筛”(392页)。
内蒙古地名。一作吉尔曼台,均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有鱼”。据蒙文《俺答汗传》载,第三世达赖喇嘛于万历十六年(1588)应察哈尔部及明朝之请,离土默特部前去传教,途经喀喇沁部时,在此圆寂。喀喇沁部的主要居
赫哲族旧时选定新萨满及其接受神术训练的仪式。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民间相信,新萨满的产生是神的旨意。凡年令在15—16岁至24岁之间的男女青年患精神病之类的病症,久治不愈,经萨满跳神仍不
1864—1938近代教育家。字振吾,或振五。湖南邵阳人。回族。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科举人。被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学院”,研究教育。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年底回国,立志兴
1748—1830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哈饶津地方,原属噶尔孜氏族。在经院中学习显密经论和《声明学》、《诗鉴论》以及天文、历算等,获得博学者称号。举凡开光、护摩、各种医药诊治、施食造法和程序、
?—1745呼和浩特著名慈灯寺(谷称五塔寺)建造者。清雍正五年(1727),在京城任副札萨克达喇嘛。后赴呼和浩特,仿北京西郊白石桥附近明永乐年间所建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形式,在该地建慈灯寺,十年(1732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枯凌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与喜乐温河等十一卫同时设立。其地有说在今锦县东南,与老边屯相近,枯凌河即大凌河故道或说可令河即今黑龙江省舒林
①元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至元九年(1272),定宗贵由孙秃鲁受封,赐龟纽银印。约至元十三年换赐驼纽镀金银印。 ②宜州土丁暴动首领卢成钧的称号。见“宜州土丁暴动”(1530页)
见“耶律良”(1301页)。
?—418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一作什寅。姓吐谷浑氏。※树洛干子。北魏承平元年(452),其叔慕利延卒,继立为王。始于伏罗川(今青海湖西南巴隆附近)建城廓定居。附北魏,奉修贡职,受封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