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木章京

苏木章京

蒙古语音译。清代蒙古官职名。亦称管箭章京(箭长),或佐领。“苏木”蒙古语意为“箭”,相当于满洲之牛录,汉译“”或“佐领”。每苏木设苏木章京1名。承札兰章京之命,直接管理本苏木的一切事务,包括处理行政、军事、司法事宜、编制丁册、分配旗民服役、维持治安、征收捐税,每3年编审1次箭丁,施行或传达上级机关命令等。额缺,由旗札萨克从台吉、塔布囊中选健壮有统辖能力者充任,也可从骁骑校中提升。分世袭和非世袭两种。前者包括勋旧佐领(由功臣子孙世袭统管者)、优异佐领(数代承管佐领有功者)、合管佐领(兄弟或同族人带来的人组成而共管者)、互管佐领(将佐领分给兄弟和亲族子孙各管一部份者);后者包括公中佐领(选举产生者)、滋生佐领(因人口繁衍而新编者)。

猜你喜欢

  • 交州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和《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等。唐末至元初属高昌回鹘。治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参阅“崖儿城”(2057页)。

  • 威远镇

    镇名。位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宋以前称“诺木斗”,意为“森林地区”。宋改称“牧马营”。明嘉靖十四年(1535),修建威远堡,筑城垣。清康熙十三年(1674),曾设都司。民国十九年(1930)设县

  • 督捕清吏司

    清官署名。初设督捕前、后二司及督捕厅,隶兵部,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隶刑部。雍正十二年(1734),废督捕前司和督捕厅,改督捕后司为督捕清吏司,简称“督捕司”。掌理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人事务。各旗凡

  • 建明

    ①西燕慕容��年号。386年,凡1年。②北魏东海王(长广王)元晔年号。530—531年,凡2年。

  • 东布特哈

    清末政区名。全称“东路布特哈总管衙门”。康熙(1662—1722)中,清廷将分布嫩江流域之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渔猎民族编旗设佐,置布特哈总管衙门领之。光绪二十年(1894),裁并衙门三总

  • 贺术也骨国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一说为“匈奴别部”的稽胡。北魏初居贺术山(在瀚海北),依山为部,以部为氏。南邻柔然。北魏永兴二年(410),为柔然可汗斛律吞并,融入柔然。一说贺术也骨简译为“贺术”,又译为“

  • 戒台寺

    契丹王朝时期重修的著名佛寺。位于今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始建于唐,原名慧聚寺。辽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沙门法均在此建戒坛说戒,影响很大。明正统时改称万寿寺,至清大修,因该寺以戒坛闻名,故改今

  • 木垒

    准噶尔地名。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所在地。以地有河流环抱,故名。清初以前,向为准噶尔驻牧地。因为巴里坤西通乌鲁木齐孔道,为兵家必争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清军拟出兵征伊犁时驻营于此。以地广宜耕牧

  • 休兰尸逐侯鞮单于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屯屠何。※湖邪尸逐侯鞮单于弟。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伊屠於闾鞮单于死后,嗣单于位。两度上书汉朝请乘北匈奴内乱、饥馑之机发兵讨灭之。次年,率3万骑会同汉

  • 羊孙

    东汉零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零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安帝元初三年(116),与陈汤率族人千余起义,头著红巾,自称将军,烧官寺,杀暴吏。安帝招募郡内其他民族配合汉军镇压,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