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羌族

羌族

自称“尔玛”、“尔麦”。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共有198252人(1990)。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以及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丹巴、北川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区。一般懂汉语。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很早便通汉文。古羌人历史悠久,上古时代主要活动在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其名最早见于甲骨文卜辞。传说黄帝时代已有部分入居中原定居。商周时,曾有部分羌人随武王伐纣。据文献载,秦人崛起后,有大量羌人向西北和西南逐渐迁移(一说在此以前已有羌人南下)。其中的一支迁至岷江上游,开垦土地,从游牧逐渐转向农耕,但仍兼营畜牧。后来部分融于吐蕃,部分发展为今日之羌族。汉武帝时曾于此地置汶山郡;隋唐置羁縻州治理,并委任羌人首领为刺史,密切了羌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有助于汉羌间交往,促进羌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宋沿唐制,仍在此地设羁縻州。明代在元代基础上在当地全面推行土司制度,使羌族地区封建领主经济得以确立和发展。清初沿明制,对土司继续加以委任。明初以来还在茂汶设立州学,不少羌民子弟入学读书,汉化影响不断加深。但由于土司的残酷剥削和封建王朝实行的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引起羌族人民不断反抗。清中叶后,在当地逐步实行改土归流,由州县官直接统治,封建地主经济逐步代替领主经济,并在羌族地区推行“里甲制”,加强对羌族人民的统治,还实行食盐专卖。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羌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清朝腐败政府。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给羌族人民带来极大苦难,还强迫羌族种植鸦片,造成严重恶果。后来国民党又进一步加强对羌族地区的统治和剥削,使羌族地区暗无天日。1942年在茂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羌族地区的统治。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汶川、茂县,羌族人民迎来新生。一般三五十户聚居一个寨子,建筑独具风格,石垒“邛笼”(碉房)高十数丈,居屋多为三层,中层住人,上层贮物,下层为牲畜厩舍。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父母包办,残留姑舅表优先婚,一些地区保留抢婚习俗。服饰朴素美观,男女一般喜穿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背心,妇女衣服多绣有艳丽花边。多行土葬,也有个别火葬和水葬。信仰多神,普遍供白石为天神。传统节日有农历四月初一的“祭山会”,十月初一的“过小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如《开天辟地》、《羌戈大战》等。大多能歌善舞,男女青年把唱歌、跳舞作为社交活动的重要方式,歌词内容多与现实生活有关,质朴感人。

猜你喜欢

  • 菁民

    畲族称谓之一。又称“菁寮”、“菁寮”。明清时期,居住在福建、浙江等地的畲民,普遍种制蓝靛(青靛),质地优良,被当地汉人称为“菁民”。明代迁入闽东种菁的畲民称“菁客”,进入浙南的畲民,因搭寮垦荒种菁,被

  • 灭合里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灭合里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瓦里。“合里直”又译作“合里只”、“合李只”、“合理只”等。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一※抹里名合里

  • 禾屯吉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和通吉卫。永乐七年(1409)九月,禾屯吉河等处女真首领粉甫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失里木卫同时设立,命粉甫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九年(1411),卫指挥不颜帖木耳奏

  • 奉天通志

    书名。翟文选、臧式毅修,王树楠、金毓黻等纂。260卷。1927年始纂,1937年奉天省公署刊行。卷1至50为大事志,卷51至58沿革志(附表),卷59至66疆域志(附图),卷67至86山川志,卷87至

  • 董蛮

    见“马湖蛮”(178页)。

  • 回人

    对回族人的简称。参见回回(779页)、“回族”(779页)。

  • 完颜海里

    金将领。女真族。完颜氏。金源郡王娄室族子。娄室为黄龙府万户,从徙于孰吉讹母。太宗天会三年(1125),从娄室追及辽帝于朔州阿敦山,奉命往见辽帝谕降。辽天祚帝穷蹙,待于阿敦山之东,获之。八年(1130)

  • 帕尔吉

    蒙古族牧民喜爱的游戏用具之一。流行于内蒙古巴林草原等地。用贻贝制成,玩时要有棋盘和棋子,人数不限,可有2人,也可分成人数相等的数组进行,以投撒帕尔吉来观其正反两面的数字,来确定棋子在棋盘上的行走步数,

  • 施溶州土知州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二年(1369),以元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改置。治所位于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清兴,以知州田茂年归附,因其制,令仍袭旧职。雍正五年(1727),因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州田永

  • 潭中

    古百越地名。汉置县,三国至南朝齐因之。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汉属郁林郡,晋、南朝宋齐属桂林郡。今为壮族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