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策旺
清代察木多寺院僧官。藏族。光绪七年(1881),承袭帕克巴丹增之仓储巴和达尔汗名号。乍丫与察木多两部构衅多年。十五年(1889),经驻藏大臣升泰督饬委员再三开导,谕令乍丫退还所掠之物、赔款谢罪,复经驻藏大臣升泰赏察木多部银千两,事始平息。因其深明大义,忍辱驭众,不生事端,且能于该部被兵之后,竭力照常当差,毫无贻误,赏札萨克名号。
清代察木多寺院僧官。藏族。光绪七年(1881),承袭帕克巴丹增之仓储巴和达尔汗名号。乍丫与察木多两部构衅多年。十五年(1889),经驻藏大臣升泰督饬委员再三开导,谕令乍丫退还所掠之物、赔款谢罪,复经驻藏大臣升泰赏察木多部银千两,事始平息。因其深明大义,忍辱驭众,不生事端,且能于该部被兵之后,竭力照常当差,毫无贻误,赏札萨克名号。
明代东蒙古阿苏特、永谢布两部领主。又作鄂卜锡衮青台吉,简称青台吉,汉文史籍译作五八山只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古实哈屯生。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击败右翼异姓领主、统一蒙古后,分封诸子,受封
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代表,在热河承德(今属河北)正式举行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通称“四三会议”。会上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决议规定:(
书名。又名《高昌行记》。宋王延德(937—1000)撰。1卷。延德开封东明(今河南兰考北)人。太平兴国(976—984)初,为御厨使,从征北汉,加尚食使,旋领蓟州刺史,兼掌皇城使、御辇院、左藏库。六年
?—1505明广西思恩州土官。壮族。都指挥使岑瑛之孙,思恩州知府岑鐩之子。成化十六年(1480),袭父职。弘治十二年(1499),田州知府岑溥为子岑猇所杀,土目黄骥、李蛮趁机相互争权。奉督府命护卫岑溥
参见“宗室”(1524页)、“觉罗”(1752页)。
又称阁院禅林寺,俗称大寺。为辽代重修、保留辽建筑特色的佛教寺院。位于今河北涞源城内西北隅。据县志称,寺为东汉时所建,辽代大修,其主体建筑文殊殿,又名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殿前有辽应历十年(960)经幢
?—12877钦察汗国第六代汗。又译脱脱忙哥。蒙古孛儿只斤氏。※拔都汗次子秃罕第三子。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兄忙哥帖木儿卒,嗣位。由领有黑海北岸地区的宗王那海执掌汗国大权。二十一年,将叛王昔里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掌管粮米事务的官员。为※召片领之下的四大怀朗(官名)之一。与各勐※召勐的※波朗共同组成议事庭,是议事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百田
远古部族名。亦作汪罔氏。传说该部原居于今浙江北部,其君主防风氏奉命守封嵎山(封山、嵎山之合称,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夏禹大会诸侯于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防风氏违令后至,被杀示众。周代,北迁为※长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色珠伦卫。永乐四年(1406)八月,与兀兰等四卫同时设立。约在呼兰(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