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木义语

纳木义语

又称纳木兹语,四川部分地区自称纳木义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木里、西昌、盐源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使用人口约5千左右。纳木义语有方言差别,不同地区操纳木义语的人彼此交际有一定困难,因未作全面调查,提不出划分方言的意见。也有的学者认为他与纳西语较近。以木里县倮波乡纳木义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3套。有唇齿擦音和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复辅音有23个,分3类,一类是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构成14个复辅音;另一类是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构成5个复辅音;再一类是三合复辅音4个。前置辅音主要是同部位的鼻冠,它既和浊塞音、塞擦音结合,又和清送气塞音、塞擦音结合。单元音有23个,分4套,基本元音10个,鼻化元音8个,卷舌元音2个,紧喉元音2个。另外还有一个卷舌紧元音。复元音有19个,全是后响的,由i、u、y介音和主要元音构成,无三合复元音和辅音韵尾。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有:形态不很丰富,虚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在名词后加后缀表示复数。量词较丰富,和数词连用时次序为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双、多3类,第一人称双数和多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动词有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加前缀、后缀和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词根语音屈折变化的手段不丰富。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基本形容词多半用叠音形式,叠音形容词如表示程度的加深可再重叠。结构助词有领属、受动、处所、比较、从由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数量词、形容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有:单音节或以单音节构成的合成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自汉语,有少量彝语和藏语借词。派生词可加词头词尾构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4类。

猜你喜欢

  • 扬烈舞

    清代宫廷歌舞,为“庆隆舞”之武舞。源自满族民间歌舞※“空齐舞”。一般在除夕、上元节高跷、骑假马。假马以竹作马头、马尾,以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有人涂面,身著黑皮,作野兽状,奋力跳跃。旁有人持红油簸箕,

  • 巴勒

    德昂语音译,亦作布列、布雷。为分布在云南潞西、陇川等地德昂族的自称,属“别列”支系。信奉小乘佛教中忌戒较严的※“左抵教”和※“多列教”。其妇女剃发,裹黑布包头,戴大耳坠、银项圈,又因其妇女筒裙颜色中红

  • 射草狗

    元代蒙古礼俗之一。每年十二月下旬择一吉日,于大都(今北京)西镇国寺内墙下,洒扫平地,以杆、草束一人形、一狗形,剪杂色彩缎充为肠胃。先选择显贵世家子弟交相发射,射至糜烂后,以羊、酒祭之。而后,由帝、后及

  • 阿奴

    见“阿努达喇”(1224页)。

  • 硕达勒达

    即“水达达”(424页)。

  • 道洛

    鄂温克语音译。交际语。流行于今内蒙古额尔古纳旗的鄂温克人地区,客人到家后,首先拜神,再和主人握手说“道洛”。主人把垫子放在哪里,客人就坐在哪里,然后互相敬烟。

  • 合丹斡忽勒

    见“合丹”(832页)。

  • 新五代史

    纪传体五代十国史书。原名《五代史记》,又称《五代新史》,后与《旧五代史》对称,改用今名。北宋欧阳修(1007—1072)撰。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

  • 宇文莫圭

    即“宇文莫廆”(901页)。

  • 高昌回鹘

    即西州回鹘。因其首府置于汉高昌壁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