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答儿罕

答儿罕

①中国北方一些民族的官员或荣誉称号。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自在清闲之人”。为突厥、契丹等民族的官员。《旧唐书·突厥传》作达干,《辽史》作达刺干,《辍耕录》作答剌罕。自蒙古成吉思汗起,作为荣举称号,平民和奴隶因军功或其他勋劳被主人解放,给予某些特权,如豁免一切赋税、独占全部战利品、可随时入见主人、9次犯罪不罚等。明代蒙古仍作荣誉称号,汉译作“打儿汉”、“打儿汗”。《白史》曰:一次立功者赏赉,二次立功者赐“答儿罕”号。※《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语》云:凡部众在战斗中救出台吉者,加升此名;如因救台吉而自身阵亡,以此号酬其亲子孙;手艺精湛的出色工匠亦可得到此名。※《夷俗记·战阵》将打儿汗分为四等:“功轻者升为把都儿打儿汗,功重者升为威静打儿汗,再重者升为骨印打儿汗,最为首功则升至威(岱之误译)打儿汗而止”。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曾多次将此号封授战斗中、明蒙和议中以及迎请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有功的蒙古人员。清代,亦作为荣誉称号,用以封授蒙古王公,如达尔罕亲王、达尔罕贝勒、达尔汉辖(侍卫)等。休致大臣、闲散王公大臣、恩赏人员、宗教上层、闲散达喇嘛以及有勋劳的平民或奴隶都可得到此号。 ②清代把禁猎、禁伐区亦称作达尔罕。

猜你喜欢

  • 敌烈皮室详稳司

    见“敌烈部”(1882页)。

  • 支谦

    三国时期佛教译经师。字恭明,一名越。月氏人。祖父法度在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归汉。自幼好学深思,博览经籍。曾受业于支亮。多技艺,通6国语言。汉献帝(189—220年在位)末年,偕数十人,避乱于吴,被吴主孙

  • 罗桑丹增嘉措

    1700—1737清代青海广惠寺高僧。藏族。生于夏琼寺附近之春察刚阿地方热姓家。六七岁于夏琼寺学习藏文和诵读,由堪布授居士戒。康熙四十六年(1707),被确认为前世活佛转世灵童。次年,坐床。从曲藏丹巴

  • 库玛尔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库玛尔路协领公署”。因所辖居民分布在呼玛尔河流域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氏族组织及分布地

  • 南夷校尉

    晋时于今云南一带设置治理少数民族的职官。晋武帝太康五年(284一说三年,282)于宁州地置(初置时曾废宁州入益州。惠帝太安元年(302)复置,辖云南大部及贵州、广西部分地区)。多由刺史兼领,下设长史、

  • 六爪

    辽代契丹部名。“爪”为契丹语音译,“百”之意。迭剌部的组成部分,因有六百家奚,故名。早在肃祖之子洽昚时,即把六爪分为十一。天赞元年(922),以迭剌部强大难制,析五石烈为五院,六爪为六院,各置夷离堇。

  • 杨毅

    ?—337东晋时前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难敌子。东晋咸和九年(334),父卒,继位,自号使持节、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辩公,以叔杨坚头子杨槃为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咸康元

  • 铁甸

    见“铁骊”(1877页)。

  • 乌重胤

    761—827唐朝宰相。字保君。先世本为乌洛侯国胡人,初以国为氏,徙张掖后,始改乌姓。一说其先出自姬姓,黄帝之后。河东将乌承玭子。少为潞州牙将,后任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810),以擒暗通王承宗之昭义

  • 威远镇

    镇名。位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宋以前称“诺木斗”,意为“森林地区”。宋改称“牧马营”。明嘉靖十四年(1535),修建威远堡,筑城垣。清康熙十三年(1674),曾设都司。民国十九年(1930)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