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窝朗

窝朗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村寨首领的称谓(有人认为在地缘性村寨产生以前原有氏族或家族之长)。一般由最早建立村寨的氏族或家族中推举产生,若同时由几姓建寨,则通过杀鸡打卦产生,后世代相承。负责管理村寨中一切公共事务,但不能独断专行,遇有大事须召开群众大会或头人会议协商解决。不脱离生产劳动,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劳动者。后来随着贫富分化的发展,经济条件逐渐成为政治地位的基础,原村寨首领的职权已为富有财产的新兴头人所取代,至解放前夕,大多仅负责主持氏族或村寨的祭祀及其他一些宗教活动,但仍保留其传统的影响,在群众中依然有较高的威信。

猜你喜欢

  • 忽歹达

    东察合台汗国大臣。又作异密·忽歹达。一些史籍称之为别失八里异密。朵豁剌惕部人。播鲁只之子。父扶立秃黑鲁·帖木儿为东察合台汗国第一代汗,其家族遂成为控制军国大权的地方势力,以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和

  • 怛没

    见“呾蜜”(1388页)。

  • 南亚语系

    根据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最早是德国传教士和人类学家施密特(W·Schmidt)于1906年提出来的。使用这个语系语言的民族,分布在印度、尼科巴尔群岛(印属)、缅甸、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

  • 勒克山卫

    见“立山卫”(621页)。

  • 呼勒河卫

    见“忽里卫”(1488页)。

  • 博尔博户大渠

    清代新疆重要水利设施。又称哈尔博户大渠。光绪元年(1875),清政府决定兵分三路收复新疆,居住在伊犁的锡伯族军民300人闻讯后,在总管喀尔莽阿率领下移居博尔塔拉(今博乐县一带),从事耕种,并开挖了这一

  • 刬马军起义

    明代壮族农民起义之一。隆庆年间(1567—1572),柳州府属迁江县的北三(今属来宾)、来宾县的北五和柳江县的三都、五都等处壮族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因义军擅长用毒弩打仗,箭无虚发,人强马壮,矫健轻捷,屡

  • 萨尔特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萨尔特鄂拓克。原为希布察克部一支。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驻牧喀什噶尔(今喀什)西南伊勒古楚卡伦外,与※察哈尔萨雅克部相邻。主要从事畜牧业。隶喀什噶尔参赞

  • 段易长

    即“段正兴”(1696页)。

  • 小使者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初见于《北史》,为高句骊国十二等级(《周书》加※“褥萨”为十三级)“大官”中的第九等。位于※“太大使者”,※“大使者”(汉魏史书中记载的高句骊国官名无此区分,仅名为※“使者”,为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