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福乐智慧

福乐智慧

书名。突厥语《库达德库比利克》意译。维吾尔族古典叙事长诗。11世纪※喀喇汗王朝著名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著。写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回历462年(1069—1070)成书。82章,13290行(一说13288行)。韵文体,采用阿鲁孜格律。文字为较纯粹的突厥语。内容宣扬伊斯兰教哲学伦理、行为规范,以清新、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抽象的哲学概念。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国家组织、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各方面的情况。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是研究喀喇汗王朝的重要史料。作者1012至1017年间出生于巴拉沙衮(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名门世家,后移居喀什噶尔。此书完成后,曾向喀什噶尔统治者※桃花石·博格拉汗哈桑·本·苏来曼朗诵,受赏识,被封为哈斯·哈吉甫(意为“可靠的侍臣”)。时年约60岁。传世抄本有3:一为维也纳抄本,抄于回历843年(1439),现存奥地利维也纳国立图书馆;一为费尔干抄本,以阿拉伯文字母(纳斯赫体)抄成,现存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一为开罗抄本,亦用阿拉伯文字母(苏鲁斯体)抄成,现存开罗开地温图书馆。目前有德文、土耳其文、维吾尔文、汉文的全译本。1984年,我国出版有现代维吾尔语诗歌体译释本。

猜你喜欢

  • 元孝友

    ?—551东魏、北齐官员。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兄临淮王元或无子,遂袭爵。累迁沧州刺史。为政温和,明于政理,提出“省人帅以出兵丁,立仓储以丰谷食,设赏格以擒奸盗,行典令以示朝章”

  • 杏城

    古地名。亦堡镇名。在今陕西黄陵县境内。魏晋时陕西关中渭北高原形成少数民族居住地带,由聚落发展成为若干堡镇,此为其中之一。晋兴宁三年(365),匈奴右贤王曹毂、左贤王刘卫辰率众二万攻杏城,苻坚率精锐讨之

  • 八部大人

    拓跋鲜卑八部落首领的总称。拓跋鲜卑在向南发展过程中,吸收许多鲜卑和非鲜卑部落,组成新的部落联盟,其成员有拓跋、纥骨、普、拔拔、达奚、伊娄、丘敦、俟亥等部,即所谓鲜卑八部或八国,其部落首领称大人,总称八

  • 阿佤

    亦作“阿卧”、“阿佤莱”。部分佤族自称。主要聚居在云南西盟及孟连部分地区,解放前还保留着原始公社制的残余,盛行猎头祭谷,是佤族中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一部分。参见“佤族”(799页)。

  • 无虑县

    古县名。西汉置。为辽东郡辖18县之一,是西部都尉驻地。后人皆认为,“无虑”即“医巫闾”(山名)之省称与异写。县治在今辽宁北镇县境(一说为县东南大亮甲村)。东汉安帝时(107—125),划归辽东属国,旋

  • 雅达干

    即“雅德根”(2197页)。

  • 镇燕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黑水镇燕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12监军司之一。驻地黑水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备契丹、鞑靼和回鹘。一说驻地在兀喇海城(今甘肃山丹县境)或肃州(今甘肃

  • 新兵营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入疆部队。1937年45月间,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四五百名指战员挺进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被当时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安顿于迪化(今乌鲁木奇)市郊,整编为一个总队,对

  • 回鹘

    古族名。即“回纥”(780页)。

  • 札阿绀孛

    见“札合敢不”(4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