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班德益西德
吐蕃僧人。又名尚益西德或益西德。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108位译师之一,亦是当时著名“三少译师”之一,与嘎哇贝孜译师齐名。曾将《观差别》、《善行四释要义》等4部佛经译成吐蕃文,是吐蕃最早的译经之一。《布顿佛教史》及北京版《西藏大藏经》均分别载其佛经译著,如《大云陀罗尼》、《大黑天能解一切瘟疫陀罗尼》、《起尸七尊陀罗尼》等等。
吐蕃僧人。又名尚益西德或益西德。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108位译师之一,亦是当时著名“三少译师”之一,与嘎哇贝孜译师齐名。曾将《观差别》、《善行四释要义》等4部佛经译成吐蕃文,是吐蕃最早的译经之一。《布顿佛教史》及北京版《西藏大藏经》均分别载其佛经译著,如《大云陀罗尼》、《大黑天能解一切瘟疫陀罗尼》、《起尸七尊陀罗尼》等等。
※东羌的一支。居西河(治今内蒙古东胜县境)、上郡(治今陕西榆林县东南)。东汉永初年间(107—113),参加羌民大起义。永宁元年(120),从上郡出发,转战于河西张掖等地,被汉护羌校尉马贤击败,死18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四年(1406)置。《满洲源流考》作喀本河卫,并说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北340里有喀本河流域。
见“耶律娄国”(1317页)。
书名。宋人撰,已佚。据《清容居士集》卷41载,元人袁桷参加修撰辽、金、宋三史,搜访遗书,条列事状,中列此书。
书名。南宋彭大雅撰,徐霆疏证。1卷。成书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彭、徐二人曾为南宋使节随员先后到达窝阔台汗庭,各据亲身闻见记录蒙古汗国状况,归后,各出所撰,以彭著为定本,间有不同,徐则加以疏证,遂
见“契苾歌楞”(1566页)。
古地名。秦属北地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分置。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迁至临泾(今甘肃泾川北),魏、晋因之。原为戎狄居地,郡有乌氏、月氏道,因其族人居于此得名。又有“昆夷旧壤”说,绲夷曾在此活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址在甘肃省兰州外城西关内。创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雍正七年(1729)重修。寺分三部分:即外院及水房、内院大殿、左北跨院讲经堂等。砖照壁及砖砌的三座门,使外院显得坚实雄壮
1589—1652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费英东第五弟。天聪四年(1630),同参领布尔堪率精兵百人略明边境,渡大凌河,俘获甚众。八年(1634),任参领。九年,擢正蓝旗都统。崇德元年(16
书名。藏文名《都德泽嘎敦》。蒙古医学著作。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于18世纪50年代用藏文写成,14叶,木刻本。书中对6大基本病症作进一步论述,还在“十要证”里说明101种疾病的治疗。是一种临诊疗科的简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