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语

满语

我国满族曾经使用过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语同蒙古语的关系比同突厥语的关系要近。从满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来看,满语固有的语音,有6个元音,19个辅音。复元音丰富。元音出现在一个词里,一方面有相互适应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相互排斥的情况。根据这个语音特点,元音可分为阳性、阴性、中性。同性元音相互和谐,阳性、阴性元音相互排斥,中性元音可以出现在阳性、阴性元音的前后。辅音也有和谐的现象。软腭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同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是对立的两类。同部位的音相互和谐,不同部位的音相互排斥。词的语音结构以开音节占优势。除状词和少数词以外,只有个别的辅音能出现在词末。极少数音不能出现在词首。根据语言类型分类,满语属粘着型语言。词的语法意义依靠在词干后粘着各种附加成分来表示。有数、格、时、态、体等粘附成份。由于粘附成分不如满一通古斯语族其他语言丰富,因此有些语法意义要使用分析形式和藉助于虚词。例如,满语动词没有人称附加成分,除了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外,要用相应的名词、代词来说明实现动作的人称。由于格附加成分不多,因此在满一通古斯语族其他语言用格表示的语法意义,在满语里则使用后置词。状词非常丰富,在构成上很有特色。句子结构的成分相对固定。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前。由于满语的连词多,因此从句和主句相连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满语中有关狩猎、骑射和反映独特生活方式的词很有特色。满族统治阶级入主中原以后,在满语中又逐渐充实了有关文化教育、公文、官职衙署方面的词语。利用在词根后粘接构词附加成分是派生新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采用词素与词素的复合,构成具有单一语义的合成词。满语从汉语中吸收了一批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也仿造汉语词的模式创造了一批新词。也有一些词来自蒙古语,其中一部分词在蒙古语已经消失,但在满语中保存下来了。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满语逐渐衰落,现在满族已转用汉语,只有黑龙江省黑河市,富裕县、泰来县等少数满族村落的一些老年人还能讲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话语。满族有1599年创制的满文,1632年曾进行过重大的改革。辛亥革命以后,满族转用汉文。

猜你喜欢

  • 巴海

    ①(?—1696)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沙尔达虎之子。初任佐领。顺治十四年(1657),授秘书院侍读学士。十六年,袭父职为宁古塔总管。十七年(1660),与副都统尼哈里率兵至黑龙江、松花江

  • 石垒部

    见“迪烈部”(1428页)。

  • 刘蠡升

    ?—535北魏起义首领。又写作刘䗍升。族属稽胡(又作步落稽、山胡)。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十二月,举兵反魏,据云阳谷(今山西左云县),自称天子,改元神嘉,置百官。活动于汾州(今山西汾阳

  • 鄂尔珲山所

    见“哈鲁门山千户所” (1645页)。

  • 诸蕃志

    南宋地理名著。赵汝适撰。作者曾领福建提举市舶司,对海外情况十分熟悉。录其采访所得,于宝庆元年(1225)成书。书作上下两卷。上卷为国志,收录交趾、占城、宾瞳龙、真腊、登流眉、蒲甘、三佛齐、单马令、凌牙

  • 沮渠挐

    ?—411十六国时期北凉宗室、将领。又写作沮渠孥、沮渠如子。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人,族属卢水胡。北凉创建者※沮渠蒙逊弟。永安元年(401),蒙逊即位后,封建忠将军、都谷侯。奉命出使后秦,请陇西公姚

  • 柴湖设治局

    旧行政区域名。1929年10月以阿拉善额鲁特旗内已开垦之土地析置,相当于县一级政权,隶属宁夏省。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察克布拉克接本部中末后旗界,西至讷固尔格图乌苏接本部右翼中右旗界,南至温都尔哈喇陀罗海接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界,北至库特肯额里雅山接车臣汗旗。有佐领3。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 乞丐差

    旧时西藏※三大领主对乞丐也要征敛的劳役、实物或货币差。包括:一、向其领主缴纳的※人役税;二、领主修寺院、私宅和庄园时须作数日小工或交代金;三、如在※传召法会期间行乞,须事先从※铁棒喇嘛处购买乞讨证;四

  • 谷蠡王

    匈奴官名。又作鹿蠡王。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置,分左右。位在屠耆王(贤王)之下,为辅政重臣,执掌军事和政务。由单于子弟充任,其号世袭。各有分地,左谷蠡王驻匈奴东部,右谷蠡王驻西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