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涅剌部

涅剌部

①契丹部族名。一作涅剌。※遥辇氏族部落联盟初期,契丹拥有8部,※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整顿为20部,涅剌部为其一(有人以为由※纳尾部发展而来)。时由涅勒统领。契丹开国后,更其部夷离堇(军事首领)为令稳。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又改称节度使,戍黑山北。隶北府,属西南路招讨司。司徒居郝里河侧,凡戍军隶节度使,留后户隶司徒。下辖北塌里、南察里2※石烈(县,一说乡)。 ②见“尼剌部”(644页)。

猜你喜欢

  • 凤弟吉

    ?—1459又作凤弟结。明广东瑶民起义首领。广东德庆县逍遥山人。瑶族。其父凤广山于正统十一年(1446)与赵音旺在泷水聚众起义,后被招抚。天顺元年(1457)四月,自号凤二将军,聚集邻近各山瑶民2千余

  • 左宝贵

    1837—1894清末反帝爱国将领。字冠廷。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山东平邑地方镇)人。回族。出生于贫农家庭,幼孤,到处流浪,以皮匠谋生。咸丰六年(1856),由行伍投效江南军营,曾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官

  • 达瓦孜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技艺。维吾尔语音译,意为“高空走绳”。类似杂技中走钢丝。其法,在高达30余米的大杆顶端,系一根约80米长碗口粗的大绳,将其斜拉至地面。表演者手拿一根3米长木杆,在悠扬乐曲伴奏下,赤脚上

  • 章献钦慈皇后

    见“罗后”(1414页)。

  • 西夏译经图

    描绘西夏翻译佛经的图画。刊于元代木刻本西夏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卷首,页面27×27厘米。绘僧俗人物25身,西夏文款识12条63字,标明图中重要人物的身分和名字。译场正中端坐主译人安全国师白智光,两旁

  • 立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勒克山卫,并说清代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北400余里有勒克山,周百余里。

  • 博布

    门巴族妇女服饰。门巴语音译,意为“披挂在背部的整张毛皮”。相传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时背披毛皮,当地妇女竞相仿效,后相沿成俗。一般为牛犊皮,岩羊皮或麂子皮等,以周围有白毛者为佳。民间以为妇女出门必须披挂此物

  • 吴惟善

    元末明初诗人。回回人。先世为西域巨商,随元世祖忽必烈西征有军功,入元世代为官。家居樊川(今陕西长安县南)。学问渊博,工诗,其诗讲究章法,富于想象,多哀惋时局之作。多佚,现仅存5首。

  • 罟罟

    即“固姑冠”(1431页)。

  • 嘉宁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宥州嘉宁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12监军司之一。驻地宥州(今陕西靖边县西北红柳河西岸)。备宋鄜、延2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