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宁寺

永宁寺

北魏都城洛阳佛寺。北魏熙平元年(516),遵灵太后胡氏之命建,位于洛阳城内太极诸殿前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寺东有太尉府,西对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邻御史台。寺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90丈,(一说49丈),上有宝刹复高10丈,共离地1000尺(一说500余尺,此为魏尺,合市尺0.8343~0.8853尺)。刹上有金宝瓶,容25石。《洛阳伽蓝记》称:“殚土木之工,穷造形之巧”,“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铃)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浮图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三躯等,作工奇巧,冠于当世。僧房楼观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琐绮疏。外国僧人所献经像皆在此寺。寺院墙四门外,树以青槐,亘以绿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此寺既是拓跋鲜卑皇室贵族崇佛拜神之所,又往往成为兵变策谋之地。如建义元年(528),契胡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后立元子攸为帝。永安二年(529)五月,北海王元颢复入洛阳,在此寺聚兵。三年,尔朱兆囚孝庄帝元子攸于此寺。永熙三年(534)二月,浮图为火所烧。

猜你喜欢

  • 辽天祚帝

    见“耶律延禧”(1309页)。

  • 摄政王

    清代对皇帝年幼时代行政务之亲王的封号。沿袭古摄政之制。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太宗皇太极暴卒,诸王贝勒等议立皇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为帝,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共为辅政。顺治元年(1644

  • 不他失礼

    1568—1597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博达锡里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七子,※三娘子所生。驻牧于丰州滩北(在今大青山后)。隆庆五年(1571),受明封为指挥佥事,旋升指挥同知。在山西水泉营

  • 甘青宁地区第二次羌民大起义

    东汉顺帝永和四年(139),汉并州刺史来机、凉州刺史刘秉,既不依羌俗,安羌胡,反屡刻虐、扰发羌民。五年,且冻、傅难种羌起兵,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联合湟中羌胡东下,进攻三辅,杀长吏;分兵攻武都,烧

  • 倪属利稽

    唐代黑水靺鞨勃力部首领(一说为黑水靺鞨首领)。开元十年(722)朝唐,唐于其地置勃利(即“伯”同音异译,为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州,命为州刺史,后又授中郎将。是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居民中见于史载的第一位中央

  •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

    1737—1802青海佑宁寺(郭隆寺)土观三世活佛(一说为二世)。生于凉州彭措隆巴。旺久杰之子。经章嘉在此确认为土观活佛转世。初随阿旺格来嘉措出家受沙弥戒。乾隆十二年(1747),随松巴堪布学法。十四

  • 德福

    ?—1769清代将领。蒙古正蓝旗人。姓巴鲁特氏。乾隆十三年(1748),由前锋派往金川军营。十四年撤回,授前锋校。二十年(1755),随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二十三年(1758),随将军兆惠征小和

  • 花崩龙

    参见“梁”(2124页)。

  • 潘罗支政权

    北宋时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所建。潘罗支附宋抗击党项,屡受宋封赏。疆域北至今甘肃民勤县沙碛,西接甘州(今甘肃张掖),南至祁连山北麓,东南至今甘肃天祝一带。景德元年(1004),为阴附

  • 瓦氏夫人墓碑

    壮族抗倭英雄瓦氏之墓碑。清嘉庆十年(1805)岑某立。原碑在今广西田阳县田州镇那兰村那斗屯附近。碑文中央阴刻竖行正字:“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门十六世祖妃妣瓦氏太君之墓”。是碑为研究壮族民族英雄瓦氏夫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