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文德

杨文德

? —454

武都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玄幼子,※杨保宗之弟。南朝宋元嘉六年(429),父死,叔杨难当废保宗自立,他逃入氐中。十九年(442),难当败于宋军投奔北魏,魏将古弼奉命悉送其子弟赴平城,遂以黄金40斤贿赂弼,而被留于仇池。次年,劝兄保宗守仇池,据险自固以叛魏,事泄,保宗被执送平城。他在宋廷支持下,由前镇东司马苻达、征西从事中郎任朏等拥立为主,以白崖(今陕西宁强县东北,一说今勉县西北)为政治中心,自号都督秦、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一说梁)三州牧、平羌校尉、仇池公。后分兵取诸戍,进围仇池,被古弼击退。遣使求援于宋,受封散骑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史称其政权为武都国。后宋将房亮之等援军亦为魏将拓跋齐等所败,遂奔守葭芦(今甘肃武都东南),武都、阴平氐民多归附。二十三年(446),出兵助上邽梁会抗魏。二十五年(448),为魏将皮豹子所败,弃葭芦城奔汉中,为宋雍州刺史刘骏执送建康(今南京),以城失守免官削爵。二十七年(550),复起为辅国将军,随梁、南秦二州刺史刘秀文北伐,从汉中西入,杀宗人杨高,取阴平、平武。继攻啖提氐,不克,被刘秀之执送荆州。孝建元年(454),因拒从荆州南郡王刘义宣反,被杀。

猜你喜欢

  • 平缅路军民总管府

    元代傣族土司。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置。治所在今云南陇川县附近。隶金齿宣抚司,为金齿六路之一。《元史·地理志》:“其地曰骠睒,曰罗必思庄,曰小沙摩弄,曰骠睒头”。即

  • 金附州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656—661)年间自大漠州分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辖地位于今新疆乌隆古河流域。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 嫁树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朝鲜李朝洪锡漠《东国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或十五日,果树歧枝阁石子,或于五月以斧砍枣树数下,此俗谓之嫁树。俗信如此则果繁结实多。

  • 李仁忠

    ?—1148西夏宗室。党项羌族。夏惠宗大臣※李景思子。父死时,年尚幼。及长,通西夏、汉文字,有才思,善歌咏。始任秘书监,后擢礼部郎中。元德二年(1120)十一月,以父从惠宗于木砦救驾有功,晋封濮王。性

  • 卡其玛

    赫哲族传统手套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手套”。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用两块狍皮缝成。手背上面的皮子抽褶,姆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手腕上部另以薄兽皮或鱼皮做成约半尺长的筒,并缝有带子。戴

  • 王元鼎

    见“玉元鼎”(475页)。

  • 傈僳族家长奴隶制

    18至19世纪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发展起来的早期奴隶制社会形态。20世纪初整个怒江地区约有奴隶3000余人,其来源主要通过收养、掠夺、买卖或人身抵债等方式,以童奴和年青女奴为多,大都以养子或养女身份出现

  • 大汗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一称太汗都督府。高宗龙朔元年(661),以哒活路城(位于今阿姆河下游)置。以其王太汗为都督,职位世袭。辖附墨、奄蔡、依耐、安屋、犁、榆令、罽陵、碣石、波知、

  • 木必

    云南怒江傈僳族荞氏族木必家族首领。十六七世纪,在丽江土知府纳西族木氏指挥下,率众与西藏统治集团争夺中甸、维西、宁蒗的统治权。因在斗争中连续取胜,傈僳族尊称其为“括木必扒”,即荞氏族的木必。后因丽江地区

  • 赫连达

    ? —573?北魏至北周大臣。字朔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人。族属铁弗匈奴。夏国创建者赫连勃勃后裔。曾祖库多汗时,因避难改姓杜氏。为人刚鲠有胆识。初从贺拔岳征战,历拜都将、都督,爵长广乡男。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