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英

李英

①(?—1215)金末官员。渤海族遗裔。字子贤。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金代又被徙益都府(治今山东益都县)。明昌五年(1194)进士。历官淳化主簿、登州军事判官、封丘县令、通远县令、尚书省令史、吏部主事。贞祐元年(1213),摄左司都事,迁监察御史,又为右副元帅术虎高琪经历官。上书高琪,陈述居庸关当蒙古南下之冲,对中都(今北京市)至为重要,望朝廷遣官节制。高琪奏其书,旋授尚书工部员外郎,充宣差都提控,负责守居庸等关隘。二年正月,与壮士李雄等出城,招募万余人,乘蒙古兵北撤,时时出兵邀击,被创,召还。迁翰林待制,又献十策,大意为:居中土以镇四方,委亲贤以守中郡,立藩屏以固关隘,集人力而防不虞,养马力以助军威,爱禾稼以结民心,明赏罚以劝百官,选守令以复郡县,并州县以省民力。颇施行之。宣宗南迁时,为御前经历官。历迁国子祭酒、宣差提控陇右边事、御史中丞。向宣宗进言,应激浊扬清,奖进人材,被采纳。蒙古兵围中都久,自清州(今河北青县)督粮运救中都。三年三月十六日,与蒙古兵遇于霸州(今河北霸县),败死,追赠通奉大夫,谥刚贞。 ②(?—1442)明朝将领。土族。西宁卫指挥佥事李南哥之子。永乐四年(1406),受命袭父职。七年(1409),因率众扈从北征有功,晋指挥同知。十年(1412),以讨老的罕功,擢都指挥佥事。时因番僧张答里麻肆恶,屡劫掠西番贡使,交通“外域”,滋扰道路,籍其家,将其处死。十二年,从明军北征,直至土拉河流域。二十二年(1424),复随朱棣亲征,晋都指挥同知。旋以中官乔来喜、邓诚奉命使西域返,于安定、曲先遭劫掠,受命偕土官康寿等进讨。师越昆仑山数百里,直至雅令阔,败安定指挥哈三孙散哥等众,缴获牲畜14万。诏命入朝,受嘉奖,擢右府左都督。宣德四年(1429,一作二年,1427),正月,封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禄1100石,本身免一死,追封三代。因恃功骄横,多行不法,招纳逃户,置庄垦田,巧取豪夺,草菅人命,宣德六年被告发,囚于狱。英宗即位后,以其功,令革爵闲住。正统七年十月病故。

猜你喜欢

  • 窟突始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南京

    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而有异。我国少数民族建号南京的有:①渤海王国五京之一。大钦茂为王时(737—793)建,以地在渤海国南境,故名。故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但有在该

  • 姑苏山

    山名。又名姑胥、姑余。在今苏州市西南。吴王阖闾在其上筑台,称姑苏台,又名胥台,后吴王夫差又于台上建春宵宫。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越国攻吴,焚毁其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军又一次大破吴国,吴

  • 中英会议藏印续约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之附加条款,又称《藏印议订附约》、《藏印续约》等。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1893年12月5日)清政府代表参将何长荣和英国代表政务司保

  • 安平康

    1837—1873清代四川彝族土官。字尧衢。土司安世荣遗腹子。幼袭西昌河东长官司兼河西抚夷理民司之职,驻今西昌市北礼州。父死后,因庶母沙马氏与生母龙氏争印、夺家产,不能敌,随生母避难至凉山腹地、滇南等

  • 开平卫驿站

    明代蒙古地区驿站。洪武二年(1369),改元上都路置卫(治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卫内设8驿,东有凉亭、沈河、赛峰、黄崖4驿接大宁,西有桓州、威虏、明安、隰4驿接独石。后开平废,8驿亦为弃地。

  • 无雷

    西域古国名。王治卢城(今伊西洱库尔以东的帕米尔一带)。西汉武帝(前141一前87年在位)时有户1000,口7000,兵3000。衣服类乌孙,俗与子合同。居民从事游牧。属西域都护。

  • 房客

    明末至解放前保安族社会中农民阶级的一个阶层。其来源主要为破产流落该地的农民及当地的孤儿与无房地、无依靠者。政治经济地位较长工略高,稍有自由。租种土地,与贫苦农民一样遭受剥削与压迫。平日要承应地方头人的

  • 陈大策

    ?—1577明朝将领。全椒(今安徽全椒县)人。回族。明初将领陈友五世孙。颖敏夙成,博涉经史。正德(1506—1521)中,官北京后军都督府。时武宗留心诸宗教,常以伊斯兰教理问之。遂呈进《古兰经》并荐各

  • 委鲁母

    西域古地名。见明《边政考》、《西域土地人物略》、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秦边纪略》等。清《康熙皇舆全图》作乌鲁母齐。《乌鲁木齐杂记》云:乌鲁木齐旧地在今城北40—50里,近孤木地屯处。即今新疆乌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