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景颇语支

景颇语支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语支之一。主要分布在中缅边境和中印边境东段一带。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的洛渝和察隅地区。使用人口不足5万。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中国境内属景颇语支的语言有景颇语、独龙语、阿侬语、格曼僜语、达让僜语、义都珞巴语、崩尼一博嘎尔珞巴语、苏龙珞巴语等。它们之间的远近关系大致可用下表加以表述:

表中苏龙珞巴语和崩尼一博嘎尔珞巴语是两种差别很大的语言,它们不仅彼此差别大,与同语支的其它语言差别也大。它与印度的嘎若语支的关系如何,因未作详细比较,尚难作结论。语言特点:单辅音中塞音、塞擦音一般只分清浊或送气不送气,塞擦音有2—3套,个别语言只有一套。复辅音数量不多,个别语言已无复辅音。单元音一般不分长短,但带韵尾的主要元音有分长短的现象。出现少量前响复元音,辅音韵尾基本完整保留。声调发展不平衡。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彝语支小。有弱化音节,以前弱化形式为主。语法特点是:有丰富的粘附形态和屈折形态,形态、助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量词不发达,量词和数词结合的次序多数语言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数词直接可以表量。动词有人称、数、体、态、式、方向等语法范畴。形容词作定语与中心词的次序较自由,在一定条件下可前可后。结构助词不如羌、彝等语支丰富。语序上的差别不大。词汇特点:多音节词占优势,有丰富的构词词头,各语言的词头有起源上的共同性。四音联绵词十分丰富,它在丰富词汇的感染力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合成构词和派生构词在丰富词汇方面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不同语言因居住环境不同还吸收了相邻其他民族语言的借词,但所占比重都不很大。

猜你喜欢

  • 质馆

    接待质子之所。又称质宫。东汉置。安帝永初(107—113)中,鲜卑大人燕荔阳至京朝贺,因筑南北二部质馆。《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李贤注称:“筑馆以受降质”。是后,鲜卑邑落120部各遣人质。

  • 博诺

    见“盆奴里国”(1706页)。

  • 正道周报

    报刊名。1941年夏,中国共产党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创办。社长韩道仁,总编辑韩志鹏。报社初设于河北省宁津县小北洼(今正道村洼),后在新海县(今黄骅县)的侯庄东洼。1942年10月10日正式出版。不定期

  • 祖皆利

    见“旦利皆部”(551页)。

  • 和州回鹘

    即西州回鹘。因其首府在西州,后称和州而得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 解如部

    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族属不明,居女水(在漠北土拉河西、鄂尔浑河上游)流域,与叱突邻部唇齿相依,周围有高车、柔然、鲜卑部落活动,与北魏未发生臣属关系。以游牧为业。北魏登国三年(388),因道武帝拓跋珪

  • 上位使者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仅见于《新唐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级“大官”中第七级官名,位于※“大兄”之下,※“诸兄”之上(《北史》等载七至九级官名为※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

  • 昌武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18—419年,凡2年。

  • 悦般

    古西域国名。为北匈奴西迁过程中留在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北之部众所建立。至南北朝时已有地数千里,人口20余万。凉州人犹称之为“单于王”。风俗语言与高车同。剪发齐眉,以醍醐涂之,日三澡漱,然后饮食。其南

  • 裳人

    古族名。《新唐书·南诏传》、《元史·地理志》等作“汉裳蛮”。唐初居于铁桥(在滇西北,《蛮书》云其距剑川三日程),处于吐蕃和南诏之间。史称其“本汉人部种”。着汉服,唯头缠五色锦,亦渐染当地民族风俗。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