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昆都伦乌巴什

昆都伦乌巴什

清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号都尔格齐诺颜。博尔济吉特氏。哈尼诺颜洪果尔第三子。原驻牧伊犁河流域。清崇德元年(1636),遣兵参加对青海和西藏的远征。40年代初,多次遣使献贡于清。崇德五年(1640),往塔尔巴哈台参加蒙古44部封建主会盟。在卫拉特联盟中,因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意见不合,长期受排斥。八年(1643)夏,当巴图尔珲台吉集卫拉特各部兵,谋攻哈萨克扬吉尔苏丹(一称江格尔汗)时,拒不派兵,并声援扬吉尔,双方隙益深。后遭巴图尔珲台吉、鄂齐尔图、和鄂尔勒克联军的攻击,拒战于乌哈尔里克。虽获杜尔伯特诸台吉兵援,仍未取胜。经咱雅班第达从中斡旋,罢兵,被迫承认巴图尔珲台吉和鄂齐尔图的盟主地位。顺治十年(1653),巴图尔珲台吉死后,诸子争战。他与阿巴赖亦卷入纷争,嗣以势弱失败。康熙二年(1663),徙牧乌拉尔河流域。后遭鄂齐尔图袭击,兵败,被俘送西藏。

猜你喜欢

  • 桑植柿溪宣抚司

    见“桑植上峒长官司”(1966页)。

  • 巴苴

    汉族对普米族的称呼,又名“西番”。首见于清初余庆远《维西闻见录》。参见“普米族”(2291页)。

  • 傣历

    傣语作“祖腊萨”,意为“小历”。傣族的传统历法。使用历史悠久,约自西汉元始(公元1—5年)之后不久,就逐渐接受汉族以干支和十二生肖纪时的影响,如傣语中的干支大多数是上古汉语借词。其天干称“母”,地支称

  • 西藏考

    书名。不著撰人。约成书于清雍正(1723—1735)年间。为著者亲至藏地,随笔记录之作。内载入藏行程,以里计站,颇详尽。又录有布彦、库库木、叶楞、布鲁克巴、噶毕东鲁卜诸奏书,以及唐蕃会盟碑文、御制平定

  • 兀计温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温托珲河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温托珲河卫,并说清代齐齐哈尔西南130里有温托珲鄂谟,又有温托珲站。

  • 僚郡俚郡

    南朝时在部分南方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机构。据《南齐书·州郡志》载,当时在南方一些僚人、俚人聚居区设有越巂僚郡、岩渠僚郡、始平僚郡、沈黎僚郡、甘松僚郡、吴春俚郡等等。朝廷授予当地本民族首领一定

  • 格松曲渣

    清西藏察木多呼图克图、代理春科土司。藏族。其姊为已故春科土司降色卜落妻,死后无嗣,当地僧俗推其以姻亲身份暂行代管春科土司,为春科寺寺主。因知高日土司无能,将其印信窃回察木多。光绪二十九年(1903),

  • 全羊席

    即“整羊席”(2547页)。

  • 茂明安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西北部。牧地东界喀尔喀右翼旗,西界乌喇特旗,南界归化城土默特,北界大漠。元属大同路,明入蒙古。天聪七年(1633),首领车根率众归附后金。康熙三年(1664)授其

  • 卡登卡拉

    僜语音译,意为“世代居住于此地的主人”。※僜人先民之一。自称是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最早的居民,故称。后与从西部迁来的※义都人及从东部布绒山区(缅甸北部)迁来的一支古老居民相融合,发展成为僜人达让支系。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