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城府

新城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西北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治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市境)。辖域东西420里,南北170里。东界榆树厅,西接郭尔罗斯旗,南邻长岭县,北及黑龙江肇州厅。汉、晋为扶余族地。隋、唐属伯咄靺鞨。渤海为扶余府境。辽属长春州东北境,有达鲁古部人居之,隶北府节度。金为肇州始兴县。元仍其旧。明初为三岔河卫,后入乌拉部。曾为蒙古人所居。清初抚定蒙古,设伯都讷站(旧志作讷拉红)。康熙三十二年(1693),设副都统镇守。雍正五年(1727),增置长宁县,隶奉天府尹。乾隆元年(1736),罢县。二年改州同。十二年,罢州同,以地属吉林理事同知。二十六年,改属副都统,并置理藩院蒙务主事,掌蒙古事宜。嘉庆十五年(1810),改伯都讷厅。光绪八年(1882),移治孤榆树屯。三十二年升府,更名为新城,治伯都讷,改隶西北路道,府城为康熙三十二年新筑土城,以别于城北之伯都讷台站,故称新城。清末民初,治内有汉、满、蒙等民族居住。

猜你喜欢

  • 胡沙

    见“完颜承裕”(1159页)。

  • 斡鲁朵

    ①契丹、女真、蒙古对“宫”、“室”的通称。亦作兀儿都、斡耳朵、斡儿多、斡里朵等。“斡鲁”为词干,“朵”为表示复数的词尾。其最原始的意思为“坐垫”、“席子”,后引申为座位、位子、居民点等。至辽代以后,则

  • 广乐公主

    南北朝时吐谷浑王妃。鲜卑元氏(拓跋氏)。东魏济南王元匡之孙女。东魏天平三年(536),吐谷浑王夸吕嗣立后,奉行“远交近攻”之策,亲东魏拒西魏,与东魏和亲。武定三年(545)后,受东魏孝静帝封以此号,嫁

  • 秃发氏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东汉和帝永元(公元89—105年)中,北匈奴在汉、南匈奴联合打击下西迁后,鲜卑据有匈奴故地,并匈奴余众10万余落。长期杂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秃发氏。与北魏拓跋氏同源。原居塞北,

  • 突地稽

    隋唐时期靺鞨首领之一。又作度地稽。靺鞨人(一说为靺鞨粟末部人或白山部人)。为靺鞨一部的酋帅。隋炀帝(604—618年在位)初征高丽,频败其众,遂率部千余家归隋(一说在隋文帝开皇年间),被置于柳城(今辽

  • 四部医典

    吐蕃医学巨著。藏文称《居希》、意译为《四续》,又译为《医方四续》。唐代吐蕃医圣老玉妥·云丹贡布(729—853)撰。成书于8世纪末。作者自幼热爱医学,潜心钻研,一生遍历五台山、康定、珞域、察隅、羌塘、

  • 高定

    见“高定元”(1915页)。

  • 阿耆尼

    见“焉耆”(2022页)。

  • 石季龙

    即“石虎”(445页)。

  • 准噶尔官制

    清代准噶尔职官制度。有兀鲁思和鄂拓克两级。汗或大台吉(珲台吉)为准噶尔最高统治者,管辖准噶尔全境。下分四卫拉特,各有首领雄据,以其首领为大台吉。四卫拉特以绰罗斯为宗主,其大台吉称汗王、余小台吉俱为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