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敌烈部

敌烈部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敌拉、迭烈、敌剌、迪里、迪烈子、敌烈得(德)、迪烈得(德)、迭烈德、达里底、德哷勒。始见于《辽史》,辽太宗天显五年(930)“敌烈来贡”为最早记载。族属一说属突厥语系民族,源于※丁零、※铁勒(或※高车)之一部,唐时称拔野古。其活动地域在今克鲁伦河中游一带。时有8部,史称“八部敌烈”,或“敌烈八部”(一说“八部”为泛称,非确指,为“诸部”之意)。经济以畜牧为主,盛产马、驼。※契丹常将其与※乌古部合称为乌古敌烈部。辽穆宗应历十五年(965)前后被契丹降服,然时叛时服,契丹将部分俘户置部,辽圣宗34部中有北敌烈部、迭鲁敌烈部,即“圣宗以敌烈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乌古敌烈统军司。”尚有敌烈皮室军。北面军官中置有“敌烈军详稳司”、“敌烈皮室详稳司”等署衙。原部为辽属国,对辽朝贡无常。辽置迪烈德国王府以治。寿昌二年(1096),徙敌烈、乌古部于乌纳水,以扼北边之冲要。辽末附金,东徙,金设乌古敌烈统军司统辖。金末元初,逐渐与女真人、蒙古人融合。

猜你喜欢

  • 王江泾之战

    明代湖广土兵、广西狼兵抗倭战役。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犯浙江。湖广保靖宣慰彭荩臣(土家族)、永顺宣慰彭翼南(土家族)率土兵(以土家、苗等民族为主力),与广西瓦氏夫人(壮族)所率狼兵合击之,大破

  • 后唐昭文睿武光孝皇帝

    见“李存勖”(1030页)。

  • 敦煌千佛洞

    见“莫高窟”(1825页)。

  • 后骖鸾录

    书名。游桂日记。1卷。明岳和声(今浙江嘉兴人,汉族)撰。万历三十九年(1611),作者出任广西庆远府(治所在宜山)知府,内心异常矛盾,谓庆远“僻在炎徼,璟(今水族)、侗、仡佬之与处,或谓不堪而心安之”

  • 和罗噶河

    见“忽汗河”(1487页)。

  • 褚英

    1580—1615后金宗室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率兵讨伐安楚拉库路,取屯寨20,赐号洪世图鲁,封贝勒。三十五年(1607),同叔贝勒舒尔哈齐、弟代善

  • 额尔古伦

    清代新疆锡伯族爱国将领。察布查尔人。初任锡伯营总管。道光六年(1826),张格尔入侵喀什噶尔(今喀什)。奉命率锡伯、索伦官兵800人,随领队大臣祥云保等往逐,在浑巴什河战役中,大败敌军,杀库尔班素皮。

  • 巴兰托惯例

    哈萨克族历史上氏族复仇的一种遗风。“巴兰托”指驱赶牲畜。即氏族或个人间为争夺牧场或索还赔偿,彼此不断地驱走他人牲畜而发生冲突。最初是按法官判决或长老命令进行。如据※《头克汗法典》第29片断规定:“如果

  • 察罕

    ①(?—1255) 蒙古国将领。一名益德,本西夏党项乌密氏,入元后称唐兀人。西夏臣曲也怯律子。幼牧羊,武勇过人,懂礼仪。成吉思汗出猎见之,收为养子。及长,赐蒙古姓。后随从攻金,以功封御帐前首千户。又从

  • 布鲁特

    清代汉籍文献对柯尔克孜族之称呼。原文来自托忒语,意谓高山居民。有东、西两支。分布于新疆伊犁至阿克苏、乌什山地间的,称东布鲁特。有萨雅克、察哈尔萨雅克、萨拉巴噶什等5部(或称5鄂拓克)。乾隆二十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