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旗
清代八旗中建有功勋的人员本身及本支直系成员得以抬高旗籍的一种制度。其制:凡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包衣(俗称内务府三旗)立有功绩者,可抬入八旗满洲,“上承恩泽”;下五旗(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有功旗员及其本支,可招入上三旗;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有功旗员及其本支,可抬入八旗满洲。后族(满语称“丹阐”),皆可抬入上三旗满洲,如清圣祖玄烨生母孝康皇太后的娘家,即由镶黄旗汉军抬入镶旗满洲。此外,亦有个别因以“特恩”抬旗者,如莽鹄立原隶正蓝旗蒙古,因绘画清圣祖肖像,改隶在镶黄旗满洲。
清代八旗中建有功勋的人员本身及本支直系成员得以抬高旗籍的一种制度。其制:凡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包衣(俗称内务府三旗)立有功绩者,可抬入八旗满洲,“上承恩泽”;下五旗(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有功旗员及其本支,可招入上三旗;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有功旗员及其本支,可抬入八旗满洲。后族(满语称“丹阐”),皆可抬入上三旗满洲,如清圣祖玄烨生母孝康皇太后的娘家,即由镶黄旗汉军抬入镶旗满洲。此外,亦有个别因以“特恩”抬旗者,如莽鹄立原隶正蓝旗蒙古,因绘画清圣祖肖像,改隶在镶黄旗满洲。
①突厥语音译,又译作达官、塔寒。意为“贵人”、“臣”。为柔然、突厥、回鹘官号。一说源出汉语“达官”。始见于柔然,古突厥指可汗侍从人员,后指专统兵马之官。世袭。回鹘、鞑靼沿袭之。南宋时高昌回鹘中仅为一世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郑裕孚编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函3册。卷首有绥远省全图、归绥县全图、归绥城郊图。全书分14目,即:舆地、建置、民族、经政、学校、神教、党务、产业、职官、选举
渤海国王城。清文献亦作“辉罕城”。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渤海镇东京城。亦为唐置忽汗州都督府、渤海上京龙泉府治所。王城原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唐天宝(742—756)中,渤海王大钦茂
见“臬捩鸡”(1890页)。
见“福乐智慧”(2413页)。
清代新疆锡伯族聚居单位。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为加强伊犁边防,自盛京(今沈阳)移锡伯族千余名官兵及其眷属,至新疆伊犁河南岸驻屯,计口授田,使自耕自食。以所部分八旗,每旗设一屯,故称“八屯”。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供奉的神像。最初供奉在大帐内,后来改供奉在小帐内。据说是成吉思汗异母弟力士别里古台的画像。1978年民工筑路时在依连陶勒盖地下3米处发现一椭圆形约半间房大的墓室,室内土台上放着一具头
明代云南弥勒州(今弥勒县)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由于地方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的横征暴敛,残酷剥削,以屯田为名强占民田,致使“民不堪命”,于正德九年(1514),在彝族弥勒部首领阿忽领导下,十八寨(砦)彝民
契丹部族名。一作迭烈部。原属※乙室活部。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衰微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其首领※涅里(又作雅里、泥礼,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七世祖)杀部落联盟首领※过折(又作郁捷),立迪辇俎里为※阻
见“中山桓公”(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