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汉笔写契
即“赵全”(1608页)。
即“赵全”(1608页)。
纪传体断代史书。南朝宋范晔(398—446)撰。今本120篇,分130卷。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官至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在其撰写此书前,已有《东观汉记》等18家后汉书。元嘉元年
萨满神灵之一。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信奉,为“玛鲁”神袋内装的12种神灵之一。偶像为一公一母两张幼熊皮。民间认为供祭它能保护驯鹿安全,免遭狼害。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居西河(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南)后,栗籍骨都侯驻屯代郡(治今山西阳高县西北),领部众为汉戍边,御北匈奴。
唐代壮族地区摩崖碑铭。简称《大宅颂碑》。唐韦敬辨撰。敬辨为澄州(今广西上林)首领,壮族,曾任廖州(今广西上林等地)刺史。碑完好,今存广西上林县澄太乡麒麟山麓石牛洞。刻于永淳元年(682)。碑高95厘米
394—492高句骊国第二十世王。亦单称琏。广开土王※谈德长子。晋义熙九年(413)父死,以太子继位。接受先辈因西侵使王都几次被毁的教训,知向辽东以西扩张必遭更大打击,乃取西事中原王朝,在朝鲜半岛向南
骑马使用的一种带子。用丝线或棉线织成,长1丈至2丈,宽1寸5分,双层。射箭时作为腰带围系在长袍外面的腰间,骑马或乘车时用作缰绳,则称之为“马扯手”。清代以带的颜色区分等级,皇帝使用明黄色,亲王、郡王使
见“萧永祺”(1993页)。
元代岭北山名。又译兀鲁黑塔黑山。位于今蒙古国科布多河南、科布多城西北。蒙古国建立前,乃蛮部不欲鲁罕与兄太阳罕分地而治,建牙帐于此。1206年,为成吉思汗所败,被执杀,部众并入蒙古国。
1309—1368元代诗人、史学家。又作纳新,字易之,别号河朔外史。回回人。原籍葛逻禄,汉姓马。先世居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西北。曾祖时随蒙古军东迁居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后迁浙东鄞县(今宁波市)
1764—1836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内蒙古乌拉特旗广觉寺活佛。归化城土默特旗人。蒙古族。幼名热西尼玛。孟克章格亚第三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一世圆寂,经班禅指名寻访,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