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扫寨

扫寨

布依族旧时宗教迷信活动。流行于黔南和黔西南。每年春季进行。意为把寨内邪魔扫除干净,以保人畜健康,五谷丰登。此外,凡遇狗上房、山羊叫、看见火星等,则随时请摩公(巫师)扫寨驱鬼。各地做法不一,一般为:在扫寨当天,先在寨内扎一纸轿或龙船,在寨门口插两根龙竹,上用稻草绳连接,中间挂一把木刀;一个摩公身穿法衣,头戴法冠,左手持木棒或宝剑,右手摇响铃,口念巫词,走在由两大汉抬着的纸轿或龙船前面,众人牵着狗、羊、提着鸡、鸭紧随其后,挨家挨户“驱鬼”;扫毕,各家闭门,紧关寨门,表示鬼邪已被驱逐。然后各户去一人随同巫师将纸轿、龙船送到河边烧掉,把纸灰扫入水中冲走,再杀狗、鸡、鸭,当场煮熟,众人聚饮。同时,每家每户也如同过节一般,杀鸡买肉,吃团圆饭。苗族亦有是俗,祭祀活动稍异。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或九月九举行。行期1日,由巫师主持,全寨男子参加。巫师肩扛一根带枝叶的竹杆,吊一只公鸡,手执缠有草绳的一节竹筒。两名陪伴的巫师抬着各色纸扎的小房子,内坐一纸人,称之为“瘟神”。巫师们挨户用主人倒入竹筒内的水,喷向火塘周围,口念咒语,以示灭火消灾。届时,其他男子参加修路、掏井、埋沟、打扫卫生。待巫师走遍全寨各户后,众人持预备之猪肉等食品至河边,杀鸡祭祀。全寨男子参加吃喝,故又称“打伙会”。流行于贵州贵定、龙里等地。

猜你喜欢

  • 伍儒

    ?—1420明代天文学家。字德全,应天府金陵(今南京)人。回族。原本西域撒马尔罕人。明洪武二年(1369),入中国落籍於此。精天文历算,授钦天监刻漏科博士,掌钦天监事。给房一所,后舍为寺。卒,命世袭其

  • 盘都

    即“完颜守纯”(1152页)。

  • 夏卜让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同德县北部,东、北接贵南县鲁仓千户部落,西临黄河,南接卡力岗。与兴德县夏卜让千户原为一个部落,数百年前,由甘肃夏河一带迁至青海黄南同仁一带游牧,因与当地部落纠纷,又迁至同德县。清道光

  • 李裕智

    1899—1927近代蒙古族革命家。内蒙古土默特旗前双墙子村(今托克托县)人。蒙古族。幼名陶克陶呼,又名巴吐尔罄。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0岁在本村私塾读书,次年入河口镇公立小学学习,同时习练武术。19

  • 次黑

    彝语音译。旧时四川凉山布拖地区彝族,对被抢掠或买来的汉族奴隶称呼。经主子配婚安家,所生子女仍为次黑。等级地位类似※阿图阿加。原先被称为“歇仆”,含有轻蔑之意,即汉人奴隶,可被买卖或处死。后因组织起来采

  • 礼敦

    明代建州女真将领。女真族。爱新觉罗氏。※觉昌安长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伯父。居虎栏哈达。屡随父征战,以勇猛善战著称,因号巴图鲁(勇士)。受父命率宁古塔诸贝勒,于赫图阿拉地区,扫平强族硕色纳、加虎2部,尽

  • 张松协定

    1935年8月,日本张家口特务机关长松井源之助和察北保安队长张允荣达成的扩大日本侵略范围的协定。该协定强行将※《秦(德纯)土(肥原)协定》所规定之日人活动范围扩展到察哈尔、绥远两省境内长城一线,并决定

  • 色达克拉

    清代四川沃克什土司。藏族。其祖于顺治十五年(1658)归附,受封为沃日灌顶净慈妙国师。乾隆二十年(1755),本人被封为沃日安抚使。二十九年(1764)以土兵随军征大小金川,赏戴花翎六品顶戴,易沃日为

  • 天星山古战场

    清代湘西苗族抗击清军的战场。位于湖南西部凤凰县禾库乡板吉门村境内。在万溶江上游,海拔761米,三面环水,悬崖绝壁,高不可攀。西面与蜡尔山台地相连,成马鞍形,仅一条小道直通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乾隆

  • 官教克

    佤语音译,意为“买来的小娃”。亦作“穷教克”,即“买来的人”。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家庭奴隶或养子的称呼。其主要来源是通过买卖或人身抵债,多为儿童,一般称奴主为父母,与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