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汗州都督府

忽汗州都督府

唐置地方政区名。或简称忽汗州。唐先天二年(713)置。因境内有忽汗河(今牡丹江)而得名,又因置于渤海国地区故又曰渤海都督府。辖地初只领有今长白山北麓,牡丹江上中游和松花江上游地区。后东临日本海;西以第一松花江及吉林省乾安、长岭和双辽县一带与黑水靺鞨、契丹地相邻;南至朝鲜龙兴江,西向经孟山,越大同江,在价川附近过清川江,在义州北跨鸭绿江,经中国丹东市北,再经抚顺市与新宾满族自治县之间、开原与昌图县之间达双辽县境;北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向约经七星河或挠力河附近越乌苏里江,再沿比金河至日本海。府治变动与渤海国王城同,初在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几经迁移,唐德宗贞元(785—805)中定治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唐圣历元年(698)粟末靺鞨首领大柞荣在今牡丹江上游地区建立震(振)国,先天二年,唐玄宗遣郎将崔忻前往祚荣所在册封,同时以其所统置忽汗州,任命其为府都督。后唐册封历代渤海国王,皆命兼忽汗州都督府都督。唐派长史,就地监领。初由河北道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管辖,神龙二年(706)转属该道幽州都督府,开原七年(719)又由营州平卢军节度使押领,“安史之乱”后由设在今山东半岛的淄青平卢节度使掌其事。与在契丹各部所设松漠都督府、奚地所设饶乐都督府、黑水靺鞨境内黑水州都督府,合称东北地区“四府”。下辖5京、15府、62州、130余县。其设立,加强了靺鞨(后为渤海)人与中原地区的紧密关系,使渤海国既为一个边疆民族政权,又是唐地方的一级行政机构。

猜你喜欢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中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莫霍尔特里,接本部中右旗界;西至哈喇陀罗海,接本部右翼末旗界;南至察罕诺尔,接军台及瀚海界;北至察罕诺尔齐特呼拉,接本部右翼末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始任札萨克多

  • 主户

    参见“沟主”(1135页)。

  • 和木楚热

    犴腿皮靴子。鄂温克语音译。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狩猎穿的传统靴子。有带毛和去毛两种,此为带毛者,冬季穿用既保暖,又结实;去毛者称“奥老西”,夏季穿用。

  • 拓跋贺傉

    ?—325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孙,※拓跋猗㐌之子。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母惟氏杀拓跋郁律,立其为长,代摄国事,遣使与后赵石勒通和,时人谓之女国使。至明帝太宁二年(324),

  • 黑虎将军

    羌族传说故事之一。流传于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黑虎乡。传说清咸丰年间,黑虎乡羌民遭受官兵的屠杀、抢劫和凌辱。黑虎寨首领黑虎将军率众多次机智地击败官兵。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暗箭,壮烈牺牲。其妻格尼玛

  • 耶律陈家奴

    辽代后期大臣。字绵辛。契丹族。为懿祖弟耶律葛剌之八世孙。史载其性放荡不拘,善诗作。兴宗朝入仕,重熙年间,补牌印郎君,因当值不至,降本班。又从帝猎,逐鹿围内,受鞭笞。后受权臣耶律仁先举荐,授御盏郎君。历

  • 洪万

    ?—1310元朝将领。高丽人。洪氏。小字重喜。辽阳行省右丞※洪俊奇长子。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入宿卫。十八年,袭父职为怀远大将军、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二十四年,从征叛王乃颜,败叛将黄海、塔不台

  • 塔里雅沁

    见“塔兰奇”(2157页)。

  • 西纳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史载其族居牧塞内,湟水以北,西去西宁卫50里之多巴古城西纳川一带,即今青海西宁市湟中县西纳川拦隆口乡一带。为青海藏族中有影响的古老部落之一,最晚在北宋时已见史册。洪武十三年(1380)

  • 永平

    ①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年号。508—512年,凡5年。 ②高昌国王麹玄喜年号。549—550年,凡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