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错策旺多吉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由仔本晋升噶伦。同治四年(1865),以瞻对土司工布朗结侵扰理塘,阻塞康藏通道,与四川道员史致康会征,征调贡觉、察雅、芒康等地万余名藏军,兵分三路攻杀工布朗结土司,救出被掠之康区著名活佛更庆寺萨迦法王及200余名人质。七年(1868),再征瞻对,因隐匿袒护其兄戴琫计美多吉,侵吞所获财帛牛羊、恃功不认罪,欺达赖喇嘛年幼,肆行渎辩,被革职,回籍,禁其再管商上事务。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由仔本晋升噶伦。同治四年(1865),以瞻对土司工布朗结侵扰理塘,阻塞康藏通道,与四川道员史致康会征,征调贡觉、察雅、芒康等地万余名藏军,兵分三路攻杀工布朗结土司,救出被掠之康区著名活佛更庆寺萨迦法王及200余名人质。七年(1868),再征瞻对,因隐匿袒护其兄戴琫计美多吉,侵吞所获财帛牛羊、恃功不认罪,欺达赖喇嘛年幼,肆行渎辩,被革职,回籍,禁其再管商上事务。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始见于《北史》,为高句骊十二等级“大官”中之第四级官名。位于※大兄”之下,※“意侯奢”之上,与诸官分掌内外事。此前史书不见其名,《新唐书》仅记有“诸兄”,为第八级。
1624—164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贤懿贝子尚建长子。初封辅国公。顺治二年(1645),随贝勒勒克德浑驻防江宁,十二月,移师征湖广。三年初,至武昌,破义军一只虎,受赏,
官名。满语音译。清代前锋参领的满语称谓。以八旗满洲、蒙古内人员授为是职。顺治元年(1644)定,八旗左右翼各设噶布什贤噶喇衣昂邦1人辖之。四年规定,此章京为管兵官衔,不论世爵大小、有无,授此官者即以此
汉朝统治下的乌桓骑兵。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摆脱匈奴统治,率众附汉。汉帝以留作宿卫为名,将大批乌桓骑兵编为“乌桓胡骑”,由宿卫兵校尉及司马、胡骑司马统领。“引乌丸(桓
1633—1675清朝将领。朝鲜族。李氏。汉军正黄旗人。陕西提督李思忠第三子。父死袭爵。清世祖赐名塞白理,授二等侍卫、甲喇额真。康熙(1662—1722)初,授随征江南左路总兵官。五年(1666),迁
书名。清末施世杰撰。12卷。作者鉴于《元朝秘史》存在有同地异名及译音音节不一等缺陷,特参稽有关史籍,及《元经世大典图》,阮惟知《元秘史地理今释》等图录、著作,对《秘史》中的山川地名遍加考证,还为此亲往
?—1752清宗室大臣。字者。字济斋。满族。爱新觉罗氏。郑献亲王济尔哈郎从曾孙,贝子福存第八子。雍正十三年(1735),封三等镇国将军,任兵部左侍郎。乾隆元年(1736),改古北口提督。二年,官甘肃巡
德昂族吹奏乐器之一。流行于云南陇川、镇康等地。用一凹形葫芦,将其上端开一吹口,下端挖一洞,安装长短竹管各一,并在长竹管口安上铜簧片,放于葫芦内,在竹管正面刻7孔,调节音韵即成。音质清脆,多在歌舞和※串
藏语音译,意为“远处的珞巴”,※卡珞的对称。旧时藏族对距离藏区较远,交往较少的珞巴族地区及其人民的俗称。指珞瑜腹心地区及靠近南部边境地区的各部落,如墨脱县南边的※巴达姆、※希蒙,米林县南面的※迦龙、※
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尊称。源自汉语“太子”。初见于蒙古国时期。原只用于皇子。皇太子称“鸿台吉”,诸子称“台吉”。后演变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后裔通称。各级台吉,均为同一族系(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