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津州
古州名。今云南丽江县西北之巨甸。元宪宗三年(1253),么些(纳西)大酋内附,至元十四年(1277),于九赕立巨津州,因其昔为南诏、吐蕃交会之大津渡,故名。自南诏、大理至元代,均为么些族聚居区。《元史·地理志》巨津州:“昔名罗波九赕,北接三川、铁桥,西邻吐蕃。……实大理西北陬要害地,摩些大酋世居之。”
古州名。今云南丽江县西北之巨甸。元宪宗三年(1253),么些(纳西)大酋内附,至元十四年(1277),于九赕立巨津州,因其昔为南诏、吐蕃交会之大津渡,故名。自南诏、大理至元代,均为么些族聚居区。《元史·地理志》巨津州:“昔名罗波九赕,北接三川、铁桥,西邻吐蕃。……实大理西北陬要害地,摩些大酋世居之。”
蒙古部名。又译阿霸哈纳尔、阿巴哈那尔。成吉思汗弟布格博勒格图(别里古台)十八世孙诺密特默克图始称所部之名。初称阿噜蒙古,依附喀尔喀蒙古车臣汗硕垒,游牧于克鲁伦河流域,后移牧漠南。康熙五年(1666),
1625—1701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四年(1647)举人,初任直隶南和知县。九年(1652),授监察御使,巡按陕西。奏准整饬州县吏治腐败、官吏钻营等诸多弊端。十三年(1656),巡按山西,奏
波斯语音译,据《元史·舆服志》载,义为“翦茸”。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元朝时为制作天子、百官质孙服之用料之一。
?—1641清初将领。蒙古察哈尔部人。姓乌弥。初为察哈尔部大臣。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兵败后,率200余户从哈屯河归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崇德元年(1636),授一等男爵。三年(1638)
白族古碑。明代景泰元年(1450)秋刊刻。五峰兰雪道人杨安道书并篆额,白族石匠杨宗刻字。正文17行,行11至41字,右行,正书。原碑立于云南大理喜洲凤阳村三灵庙内,已毁,唯留拓片。所记乃南诏、大理国神
见“窝阔台”(2297页)。
唐时为东北四族归附所设之四都督府。两番指※契丹和※奚,黑水指※黑水靺鞨。奚置※饶乐府,契丹置※松漠府,渤海置忽汗州府,黑水靺鞨置黑水府。
新疆塔吉克族神话传说。始见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相传古代波斯曾遣使向中国汉族王朝请婚。回归时,途经塔什库尔干。适值前方发生战争,道路梗绝。使臣们为保障安全,将公主置于山谷间一座馒头形赭红色岩石山峰上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鸿化寺、弘化寺,藏语称“作摩卡”,意“犏牛城寺”。在青海民和县转导村。初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赴京,封“大慈法王”,途经此地,授记建寺,由其徒释迦崔
西藏地方铸造的银币之一。为抵制流通于西藏地方的印度卢比,于道光二十年(1840)开始铸造,流通长达85年。银币正面中央有一八角形图案,背面中央为一花宝盆,上方有日月图案,四周为“扎西达杰”图案。面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