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①独龙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父系家族公社几经分裂后仍保留浓厚原始共产制的大家庭。一般包括同一父系祖先的三四代后裔及其配偶,约二三十人,同住在一座有若干间隔的大房子里,每个对偶家庭占一间隔,内设一个火塘,独龙语叫“卡尔信”,意为“火塘分居制”。每个大家庭均有家长,称“吉马戛”,负责安排生产和家庭内外重大事务。大家庭内部生产资料公有,实行集体共耕,收获物储藏在集体仓库,婆媳妯娌轮流煮饭,饭菜分配由家庭主妇主持,不分年龄大小按人平分,而对老人往往给予特殊照顾。这种共产制大家庭在20世纪初还是独龙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1933年后国民党为了多征门户税,强制他们分居,加之独龙族私有制的萌芽和发展,促进个体家庭不断分出而日趋解体,但到解放前夕,仍有若干保留。 ②藏语音译,意为“寨落”或“城堡”。原西藏地方政府下属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名。位于基巧(相当专区)级之下,相当于内地的县。建于元末帕莫竹巴时期,初建有13个宗。每宗设宗本(县官)一二人,僧俗并用,管理全宗行政、司法、粮赋、差税等事务。宗署一般设在所在地高处,为石块砌成的高层碉堡式官寨。后噶厦政府按其面积、位置,分大、中、小、边4种。个别边宗因临边界要冲,位于大宗之上。宗政府不设民政、司法、财粮等机构,只设2个仓库,一为宗之贮藏所;一为噶厦仓库,存贮税收财物。 ③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乐器。即用竹子制做的竹口琴。声音较清脆,可吹奏简单的民歌曲调。

猜你喜欢

  • 悦稽蒙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神纛

    辽代契丹族的仪仗之一。共有12个,与20旗、12鼓共为皇权的象权。极神圣,有触犯者,法论死。其制甚简,《辽史·国语解》谓“神纛,从者所执。以旄牛尾为之,缨枪属也。”其历史甚久,大贺氏首领摩会曾受唐鼓纛

  • 蛮僚

    ①中国古代对南方僚人的别称。时亦用以通称南方少数民族。参见“僚人”(2254页)。 ②畲族名称出现于史籍之前,活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畲族先民用此相称,如《云霄厅志》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

  • 博明

    清代蒙古族学者、诗人。博尔济古特氏。原名贵明,字希哲、晰斋、西斋。两江总督邵穆布孙。自幼刻苦好学,博学多识,对经史诗文、书画、篆刻、马步骑射,编译图书源流及蒙古、唐古语都贯串娴习。乾隆十二年(1747

  • 带素

    ?—22西汉末期夫余国王。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遣使聘高句骊,令琉璃王交质子,王子惧,未行,他遂发兵5万攻高句骊。遇大雪,不利,师还。新朝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复遣人责令琉璃王以小事大之礼事夫

  • 九白之贡

    蒙古族历史上最崇高的礼仪。蒙古族自古尚白、崇九。以白色为圣洁、高贵、吉祥的象征,称岁首为“白月”、“白节”,以白色袍靴为最圣洁的服装,白色驼、马、牛、羊为贵重的牲畜;以九为神圣、吉祥、众多、富足的数字

  • 移剌益

    ?—1202金朝大臣。本名特末阿不,字子迁。中都路(治今北京西南)胡鲁土猛安人。契丹族。移刺氏。以荫补国史院书写,历徐州录事、枢密院知法,三迁翰林修撰,兼监察御史,改户部员外郎。章宗明昌三年(1192

  • 统军川

    河名。一名通军水。即今山西洪洞县南汾水东岸支流。北周建德五年(576),武帝宇文邕东伐北齐,围晋州。郑国公、金州总管达奚震率步骑1万守于此。继而攻克义宁、乌苏二镇,破并州。

  • 南木哥

    土族汪土司始祖。本为蒙古族,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中,遂以汪为姓。明洪武四年(1371),率壮丁归附明朝,以功授指挥佥事,调宁波副千户守御。曾辖有“土舍”、“土民”百余户、男女500余人。附汪土司世系(

  • 哈实哈儿

    见“喀什噶尔”(2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