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姜映芳

姜映芳

1833—1862

清咸同年间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名姜应芳。贵州天柱县织云乡坌溪寨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因无力缴纳皇粮入狱,迫害致死。祖父和母亲亦因无力偿还地主债务,惨遭毒打身亡。故自幼对官吏地主怀有刻骨之恨,发誓复仇。咸丰五年(1855),受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在家乡织云秘密组织天地会,又称金兰会,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主张:“大户人家欠我钱,中户人家你莫言,小户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户来分田”。与陈大陆等人号召侗族农民起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拥众千余人,进军天柱县城,途中,因遭官军阻击,转移至梁上、巴冶一带,继续坚持战斗。后与姜芝灵、龙海宽领导的侗族起义军汇合,并与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军配合,协助作战,于同治元年(1862)攻占邛水汛(今属三穗县)和天柱县城,杀赃官土豪,分田土,以九龙山为根据地,建制设官,被推为“奉天伐暴灭清复明统领义师定平王”。后军分几路,进击湘西和黔东,屡获胜,拥众10万(一说万余),声言“挥戈直捣北京”。清政府调湘军,联合地方武装,乘义军东进之隙,偷袭天柱县城 。他回师救援,因寡不敌众,在款场(天柱县境)战斗失利,退守九龙山。同年九月突围被俘,押至铜仁府,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义正辞严:“若要我不反,除非石头烂”。十一月,在铜仁惨遭杀害。

猜你喜欢

  • 虎斯

    契丹语音译。亦作“虎思”,“有力”、“强大”之意。辽天显(926—938)年间,耶律郎因勇敢有力,每战辄克,被人呼为“虎斯”。辽末耶律大石西征后所建的都城号虎思斡鲁朵,其中的“虎思”,亦取是意,即“强

  • 家素谋

    民国初年新疆锡伯族农民反封建斗争领导者之一。锡伯族。锡伯营(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四牛录人。1913年春,因不满佐领巴哈春等人私将公地分给富绅的卑劣行径,与柯克色春、音吉善(均为锡伯族)等率四牛录

  • 鸠摩罗什

    344—413后秦高僧。又译鸠摩逻多、拘摩罗逻多、究摩罗罗陀等,意为“童受”、“童首”、“童寿”、“童子”。原籍天竺,世为国相。其父鸠摩罗炎东越葱岭,至龟兹为国师,娶龟兹王妹生罗什,年7岁,随母出家。

  • 果洛

    地区名。在青海省东南部,与四川、甘肃两省相邻接。元属吐蕃宣慰使司,明属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为果洛土官地,属西宁卫(府)。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左翼在长征途中经过班玛和久治一带。1954年建藏族自治区,

  • 熟番

    清代文献对台湾部分高山族的称呼。所谓“内附输饷曰熟番”,或言“界内番或在平地,或在近山,皆熟番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平原,或靠近平原的谷地和山溪之间,故又称“平埔番”。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因与汉人接

  • 戛木

    独龙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一些富裕户农忙时请来的帮工。与独龙族社会传统的“迪里哇”(原始协作)不同。主人对来帮工的人不供酒饭,劳动后给一定粮食或生活用品作为报酬,类似内地雇佣短工,带有明显剥削性

  • 阿都雀模阶热埃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蓄奴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阿都雀”意为“主人家”,“模阶热埃”意为“用头运送东西”,即劳动的意思。专指苏龙为奴隶主到藏区交换、行猎所服的人役。历时2至4个月。行猎期需备

  • 民市

    中国内地与周围民族的民间贸易。亦称私市。与官方统制的※官市相对而言。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之间、农牧民之间的民间贸易一直进行,即在战争状态下,也往往突破统治者的封禁,私下交易。在分裂割据的战国、三国两晋、

  • 折御卿

    957—995宋代边将。党项族。折德扆次子。幼补节院使,兄知府州,署为兵马都校。兄徙镇,召为闲厩副使,知府州。太平兴国四年(979)从太宗征河东,与监军尹宪领屯兵攻岚州,破岢岚军,擒其军使折令图以献。

  • 热河行宫

    见“避暑山庄”(2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