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语官职
据历史记载,女真族于建国前,乌古逎时期(1021-1074)始建官属,时官称多以女真语名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1115年)后,于建国初期仍沿用。汇如下表。金熙宗完颜亶(1135-1149)实行改革,全面采用汉官制,原称大都废除。详况分见诸条。
名 称 | 职 司 | 出 处 |
勃极烈 | 建国前为“部 落长”。 建国 后各冠专名, 授宗室功臣, 位尊权大 | 《金史·百官 志》、 《撒改 传》 |
孛堇(勃堇) | 部族长 | 《金史· 兵 志》、 《百官 志》 |
忽鲁 | 统数部者 | 《金史·百官 志》 |
都勃极烈 | 百官之首。金 太祖以是职 称帝,后不再 授人 | 《金史·百官 志》、 《国 语 解》 |
谙班(汉意: 尊大)勃极烈 (谙版孛极 烈) | 最尊官。授之 为储嗣 | 《金史·熙宗 纪》、《熙宗二 子传》 |
国论 (汉意: 贵)勃极烈 | 国相 | 《金史·百官 志》、 《撒改 传》 |
国论忽鲁(汉 意:总帅)勃 极烈(国论胡 鲁勃极烈) | 国相 | 《金史·百官 志》、《杲传》 |
国论左勃极 烈 | 国相。 佐政 | 《金史·百官 志》、 《宗 干 传》 |
国论右勃极 烈 | 国相。 领军 | 《金史·百官 志》、 《宗翰 传》 |
国论昊(昃) 勃极烈 | 阴阳之官 | 《金史·蒲家 奴传》、《国语 解》 |
移赉(汉意: 第三)勃极烈 | 第三位贵官。 领军 | 《金史·太宗 纪》、 《国 语 解》 |
阿买勃极烈 | 留守京师,治 城邑 | 《金史·辞不 失传》、《国语 解》 |
猜你喜欢
拉萨关帝庙碑
碑铭。清驻藏官员关于修建关帝庙的碑刻。拉萨有关帝庙2。一建于拉萨郊外札什城南驻藏大臣衙门前,并立碑,后因衙署易址,庙毁,碑移大昭寺。及驻藏大臣和琳赴任,复重葺庙宇,撰文立碑为记。乾隆五十七年(1792
拓跋守寂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泰子。唐开元九年(721)父死,袭职,任右监门大将军、西平公、静边州都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因战功擢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死后谥“勇”,赠灵州都督。
西凯
赫哲语音译,亦作“希克”,意为“神衣”。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为萨满的重要神具之一。赫哲族萨满的神衣,形似对襟马褂,早年用龟、四足蛇、短尾四足蛇、哈蟆、蛇等爬虫皮拼缝而成,20世纪30年
马长寿
1907—1971中国现代著名民族史学家、教育家。汉族,山西昔阳县人。幼丧父,靠母佣工为生,在其为矿工的舅父支持下读书。1929年秋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转入中央博物院任助理研
乌拉斯泰石人像
因发现于新疆温泉县乌拉斯泰草原,故名。现存1个,石人面向南偏东30度,高出地面96厘米。是雕刻在一块长形砂岩上的1个人像头部,大目通准、颧骨高隆,蓄有八字形胡须,雕刻精细大方。系6至9世纪突厥人遗物。
革兰台
?—1548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长孙。嘉靖九年(1530),祖花当卒,父革列孛罗早死,叔把儿孙谋夺嫡袭职未遂,亦死,于翌年袭祖职都督。时人称
傅恒
?—1770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春和。乾隆帝孝贤纯皇后之弟。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子。乾隆五年(1740),任侍卫,后任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在军机处20余年,深为乾隆帝倚重
蒙古问题决议案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解决蒙古民族革命问题的决议案。决议案的基本精神是:使蒙古民族的革命斗争按照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发展。主要内容是:强调蒙古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必须与全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
永平五铢钱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下诏铸太和五铢钱,但其流通不广,“专贸于京邑,不行于天下”。至世宗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冬,又下令铸造五铢钱,史称“永平五铢钱”。后与太和五铢
英翰
?—1876清朝大臣。字西林。满洲正红旗人。姓萨尔图氏。福隆阿子。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咸丰四年(1854),拣发安徽以知县用。九年(1859),屡率乡团败太平军。十一年(1861),署宿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