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语官职
契丹建国后,官制分北、南,分治契丹本族与汉、渤海等族。其官称,除大量袭用汉官外,亦保留了部分契丹本语的官称。总汇见下表。详况分见诸条。
| 契丹语名称 | 相当汉职 (或职司) | 出 处 |
| 于越 | 建国前,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仅次可汗。建国后, 实权被削,成最高荣誉衔,“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 《辽史·太祖纪》、《百 官志》 |
| 林牙 | 翰林学士 | 《辽史·百官志》、《嘉 祐杂志》 |
| 夷离堇(夷离巾、移里 堇) | 军事首领 犹 “刺史” | 《辽史·国语解》 《契丹国志》 |
| 夷离毕 (移离毕) | “参闻国政” “执政官” “参知政事” “视刑部”、 “掌刑狱” 前后有异、 前为 “参知政事”、 后掌刑政 | 宋授 《行程录》 《梦溪笔谈》 《契丹国志》 《辽史·百官志》 《辽史·国语解》 |
| 惕隐 (梯里巳) | 宗正、 掌皇族政教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 详稳(相温、详温、襄 昆、 桑昆、 想昆) | 将军。 其官职高低随机构有所不同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 令稳 | 阿保机开国,除迭剌、乙室两部,更“诸部夷离堇 为令稳。”统和十四年 (996), 更名 “节度使” | 《辽史·圣宗纪》、《营 卫志》 |
| 挞马 | 扈从官, 执侍卫 | 《辽史·景宗纪》、《国 语解》 |
| 舍利 (沙里) | 郎君、 员外郎 | 《辽史·国语解》 |
| 常衮 (敞稳) | 皇族帐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 敌烈麻都 | 掌礼官 | 《辽史·国语解》 |
| 阿札割只(阿札豁只) | 执掌不详, 一说为决狱官 | 《辽史·百官志》 |
| 楚古 | 掌北面讯囚 | 《辽史·国语解》 |
| 梅里 | 贵戚官, 执掌不详, 常委以使者 | 《辽史·国语解》 《新五代史·唐本纪》 |
| 秃里 (吐里) | 执掌不详, 为奚六部之官 | 《辽史·萧拔剌传》 |
| 乌鲁古 (乌鲁骨) | 群牧官 | 《辽史·国语解》、《金 史·百官志》 |
| 扫稳脱朵 | 群牧官 | 《金史·百官志》 |
| 拽剌 (曳剌、 移剌) | 军官。 分执巡警、 禁卫、 掌旗鼓之务 | 《武溪集 · 契丹官 仪》、 《辽史·百官 志》、 《国语解》 |
| 剋 | 统军官 | 《辽史·国语解》 |
| 选底 | 掌狱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 世烛 | 侍中 | 《辽史·太宗纪》、《国 语解》 |
猜你喜欢
兴永朝
1632—1701清朝将领。汉军镶黄旗人。初由笔帖式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以吴三桂叛,受命随刑部尚书莫洛经略陕西,授关南道。二十一年(1682),补广西苍梧盐法道。二十三年,迁
麦良
宋末元初云南丽江摩娑大酋长。又名阿琮阿良、阿良。麦宗(牟保阿琮)之子。宋理宗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蒙古忽必烈(元世祖)总兵分三路南征大理时,不战而降,至金沙江边(剌巴江口)迎接蒙古军,表示
于阗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于寘、瞿萨旦那、屈旦,屈丹等。王治西城(今新疆和田)。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300,口19300,兵240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东西城长、译长各
达锐荪
见“达理札雅”(734页)。
饮膳正要
书名。元回回人(一说为蒙古人)忽思慧撰。3卷。成书于天历三年(1330)。作者在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任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诸事宜。集诸家本草、名医方和宫廷日常所进奇珍异馔
根敦达吉
见“索诺木达尔扎”(1833页)。
切脱恰特尔
新疆塔吉克族传统节日。又译乞脱乞迪尔爱脱、祈脱齐地尔。塔吉克语,意为清除烟尘。有除旧迎新之意,与汉族春节相似。约于公历3月中旬举行。节日前夕,每户都要把室内所有家具什物搬往户外,进行大扫除。后于四面墙
协卜拜
见“噶伦”(2498页)。
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三世
1704—1765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台吉努格之子。被选定为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三世,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坐床。五十年、五十四年(1715)、雍正四年(1726),先后赴
益喜策丹
?—1742清代西藏地方官员。全称为萨古巴益喜策丹、萨古巴罗桑尊珠,汉籍作色固鼐。藏族。原为班禅卓尼尔。康熙五十六年(1717),拉藏汗与准噶尔军战于达木,经五世班禅调解,未遂。雍正五年(1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