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默川

土默川

地名。即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期称※敕勒川,隋唐时期称※白道川,辽金以后称※丰州滩或丰州川。明嘉靖(1522—1566)初,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部入居丰州滩,发展畜牧业,兴办农业、手工业,建筑城镇,势力剧增,名震塞内外。故丰州滩因该部名改称土默川,并沿用至今。其前后史地沿革、民族居迁详“丰州滩”(198页)、“库库河屯”(1112页)。

猜你喜欢

  • 长泺

    见“长泊”(364页)。

  • 辽西鲜卑

    ①汉代时游牧于辽西一带鲜卑人的称呼。因驻牧其地,故名,与汉时战时和。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其首领连休曾率众烧塞门,寇百姓。永宁元年(120),其大人乌伦、其至鞬率众降汉,奉贡献,分别被封为率众王

  • 称海屯田总管府

    见“称海宣慰司”(1882页)。

  • 绥远特别区

    民国时省级行政区划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加紧部署蒙古地区的军政设施,民国三年(1914)一月首先设置绥远特别区。将原阎锡山管辖的归绥道萨拉齐、托克托、丰镇等12县,原绥远城将军直辖的归化城土默特

  • 卜阳

    东汉长沙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之一。桂阳(今湖南郴县)人。桂阳蛮渠帅。习有武功,家有财富。详见“长沙武陵蛮起义”(371页)。

  • 三宣六慰

    明代滇西南九个重要土司的总称。“三宣”指陇川、南甸、干崖三宣抚司。“六慰”指缅甸、孟养、八百大甸、车里、木邦、老挝六宣慰使司。先后置于洪武十九年(1386)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之间。参见各条。

  • 香巴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玛尔巴弟子琼波南交创建,其系一瑜伽行者,在后藏香曲河流域建寺传法,因以得名。其弟子建桑顶寺和葭寺,形成两个支系。该派以胜乐、喜金刚、摩诃摩邪、集密及怖畏金刚等五部本续(密宗)为主要法

  • 阿布勒巴木比特

    见“阿布勒班毕特”(1241页)。

  • 安藏札牙答思

    见“安藏”(905页)。

  • 乌撒军民府

    明代在乌撒彝族地区的建制。该地原名巴凡兀姑,后名巴的甸。元时有六部:乌撒、阿头、易溪、易娘、乌蒙、閟畔。后乌蛮之裔折怒始强大,取其远祖之名乌撤为部名,称“乌撒部”。至元十年(1273)归附。十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