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悰顺
纳西族葬俗改良先行者。字乐天。云南丽江束河人。生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幼赴鹤庆府读书。知诗书,明大义,有才干。雍正元年(1723),与白沙阿知立倡议丽江改设流官知府。乾隆元年(1736),资助知府管学宣建书院,置义学馆。其母死后,又从管知府的移风易俗倡仪,第一个按汉礼殡殓,择地埋棺土葬,铭刻碑文祭奠,使乡里逐渐革除火化弃骨、念经和杀牛羊致祭的旧俗。
纳西族葬俗改良先行者。字乐天。云南丽江束河人。生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幼赴鹤庆府读书。知诗书,明大义,有才干。雍正元年(1723),与白沙阿知立倡议丽江改设流官知府。乾隆元年(1736),资助知府管学宣建书院,置义学馆。其母死后,又从管知府的移风易俗倡仪,第一个按汉礼殡殓,择地埋棺土葬,铭刻碑文祭奠,使乡里逐渐革除火化弃骨、念经和杀牛羊致祭的旧俗。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耶里只”。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属辽世宗※积庆宫。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一瓦里亦为是名;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一瓦里记作“耶里只”。又,辽太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有盖的木碗”。器物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盖,其状略似半圆球形,盖顶居中留一短圆柱形平顶,内腔母口,呈弧壁;下部为碗身,子口,腹较深,弧壁,矮圆柱形足,平底。其取
见“古贲河千户所”(444页)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约创建于渤海亡后至东丹国南迁辽阳期间(926—928)。所在因史失载,今无定论,今一般认为其后期地域大体在今鸭绿江上游至松花江上游一带。史称其民“本马韩之种”,或说“渤海遗黎
见“奶酪”(646页)。
古族名。僚人的一支。唐代对黔中道黔州东南地区僚人的总称。分布在※东谢蛮以南,即今贵州从江、荔波一带。俗与东谢蛮同。今侗、水、布依等族与之有密切关系。详见“僚人”(2454页)。
见“格桑嘉措”(1809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温托珲河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温托珲河卫,并说清代齐齐哈尔西南130里有温托珲鄂谟,又有温托珲站。
501—549北魏、东魏大将。鲜卑慕容氏。前燕君主※慕容皝第四子太原王慕容恪后裔,北魏恒州刺史慕容远之子。孝昌(525—527)中,携家至晋阳归附表亲尔朱荣。后以军功封索卢县子,寻进爵为侯,累迁并州刺
青海省方志。刘敏宽、龙膺撰修。敏宽,今山西运城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任兵备,后以功加按察使。龙膺,今湖南常德人,万历年任监收通判,嗣迁西宁卫同知。成书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后,是青海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