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凿齿

凿齿

古代东夷和百越诸族的一种习俗。亦作拔齿、打牙。迄今发现最早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江苏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人推断此俗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儿童进入成年的一种标志。据文献和有关社会历史调查报告载,此俗一直延袭至近现代,且多与婚姻有关。《太平寰宇记》载:俚人,“女既嫁,便缺去前一齿”;《贵州通志》云:一些仡佬族地区,妇女将嫁,“必先折二齿”;《番社图考》也说,清代一些高山族地区男女成婚时,“各折二齿以相遗”。也有拔齿作装饰的,如《博物志》:“僚妇生子既长,皆拔去上齿各一,以为身饰”。《明史》也说(台湾)鸡笼山诸番社“女子年十五断去唇两傍二齿以为饰”。在日本、越南、印尼等地也有此俗,其出现较我国晚后。

猜你喜欢

  • 乾州直隶厅

    行政区划名。清置。明为镇溪军民千户所,隶辰州府泸溪县。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改为州。四十七年(1708),置厅,治所在镇溪所城(今湖南吉首西南)。隶辰州府。嘉庆元年(1796),升直隶厅。辖有苗族

  • 长丘之战

    春秋时长狄与宋国的一次战争。春秋前期,以潞氏为首的赤狄联合白狄、长狄、和众狄等在秦晋之北建立强大的北狄国家,并不断与华夏诸侯发生冲突。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6)

  • 南苏城

    古地名。高句骊筑。因在南苏水流域得名。故址因对南苏水所在看法不同,众说纷纭:或依《辽史》苏州条指在今辽宁金县境内;或说在赫尔苏河(东辽河)流域;一说在辉发河上游;旧有说与苍岩城在今朝鲜顺川、殷山地,今

  • 叶密里

    见“叶密立”(539页)。

  • 武威禅洞

    西夏佛教洞窟。位于甘肃武威县张义乡下西沟岘山中。人工挖成,有门,内有抹白灰泥的佛座和小土塔等。1972年1月被采药材群众发现,保存下来的西夏文物近百件。其中有西夏文印本佛经、佛画、发愿文、《杂字》,西

  • 马尕三

    见“马文义”(163页)。

  • 裴国良

    唐时疏勒王。天宝十二年(753)赴长安,受封为折冲都尉,赐紫袍、金鱼。

  • 阿离合懑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臂鹰鹘者”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景祖子※完颜阿离合懑,世宗孙完颜瑑原名亦为阿离合懑。

  • 布隆闺

    即“隆闺”(2136页)。

  • 莲池县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睛州辖县之一。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道莲花山附近;旧有依《辽史》误指其在今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废,其民与睛州所属大多被迁至今海城县附近,辽置嫔州(州治在海域县东北向阳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