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侬峒起义

侬峒起义

北宋侬人(今壮族先民)反抗交趾侵略和宋朝压迫的武装起义。北宋初年崛起于红河流域的李氏王朝(史称“交趾”)乘北宋面临北方西夏、契丹压力,无暇南顾之机,不断向宋所辖邕州羁縻州县峒扩张。入侵广源州,掠夺矿产,强征赋税,人民苦之。宝元二年(1039)正月,广源州知州侬存福(一作“侬全福”)率领侬人武装反抗交趾侵略者。以广源州(治所在今越南北境高平省)为根据地,建立“长其国”,被推为“昭圣皇帝”,封其长子侬智聪为“南衙王”。同年,父子二人被交趾执杀。庆历元年(1041),次子侬智高与其母阿侬据傥犹州古勿峒(今广西天等县境)及雷、火、频、婆四峒(今分属广西大新靖西),再次起兵反抗交趾侵略,建立“大历国”。皇祐二年(1050)十一月,徙居安德州勿阳峒(今属广西靖西安德乡),改称“南天国”,年号“景瑞”。因不断受到交趾李氏王朝的进攻,侬智高再三恳求归附宋朝,期得宋朝保护,但屡次遭拒。侬氏遂拜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为军师,与两广农民革命结合,发兵沿右江而下,拔横山寨(黄峒地,治所在今田东平马镇)。四年(1052)五月一日,攻克邕州(今南宁),改称“大南国”,侬智高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乘胜沿郁江东下,连克横(今广西横州)、贵(贵县)、龚(平南)、藤(藤县)、梧(梧州)、封(广东封川)、康(德庆)、端(高要)等州,直抵广州城下。久围广州,不克,乃经清远、连州、贺州,回师邕州。次年正月,在归仁铺(今南宁市北郊三塘地方)战役中为宋将狄青所败。侬智高等逃奔大理,其母阿侬奔特磨道(今云南文山州境),部将卢豹等逃归广源。至和元年(1054)初,阿侬被宋军所俘,遇害于洛阳。翌年四月,大理国在宋朝的威胁下,杀侬智高,献首级于洛阳。不久,卢豹等亦相继归附宋朝。侬峒起义终归失败。

猜你喜欢

  • 撒合夷

    即“撒合亦惕”(2494页)。

  • 保安族东迁

    清代保安族的一次大迁徙。咸丰(1851—1861)年间,一说同治(1862-1874)初年,隆务寺宗教上层、土司头人为扩张势力,逼迫保安人改信喇嘛教,并利用水利灌溉等问题挑起民族争端,终于迫使保安人离

  • 张绥铁路

    由张家口至绥远(今呼和浩特),为内蒙古地区交通命脉之一。1909年10月动工兴建,因辛亥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费极为困难,曾两度停工,1915年9月修至丰镇。1920年5月始通绥远,全长466公里。

  • 普那路亚家庭

    原始社会群婚家庭的晚期形式。由血缘婚或级别婚演变而来。其特征是:一群同胞的或血缘较远的姐妹,与另一集团的一群男子有互相共夫共妻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群男子是她们的共同丈夫,这些丈夫不包括她们的兄弟;同样,

  • 昔烈门

    见“失烈门”(590页)。

  • 阜新县

    旧县名。在今辽宁省西北部。原为土默特左翼旗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置县,治鄂尔图版山南麓。宣统三年(1911)移治水泉煤窑。1958年改设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 稽落山

    汉代匈奴地区地名。即今蒙古国西北部的额布根山。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等与南匈奴联兵大破北匈奴于此,北单于遁走。

  • 牙署

    即“牙书”(285页)。

  • 钦定石峰堡纪略

    书名。乾隆四十九年(1784)奉诏,由纪昀等总纂。成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20卷。首卷1卷,为乾隆帝御制诗文。正文收录从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784年6月9日)至五十年四月初十日(17

  • 椒山玛瑙长官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七年(1374)置。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以土官后裔刘再贵招徕流散土民,复长官司,隶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仍授原职。雍正(1723—1735)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