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彻满洲

伊彻满洲

清代满族两大部分之一的别称。又称新满洲。清代满族分为“佛满洲”与“伊彻满洲”两种。“佛”满语意为“旧”;“伊彻”意为“新”,指新编入八旗者。与佛满洲有诸多区别:佛满洲随努尔哈赤、皇太极起兵,编旗较早,清军入关前随同作战者较多,伊彻满洲编旗较晚,随同作战者较少,且社会发展较慢,入旗多以穆昆达、阿喇哈、嗄山达、法喇哈达统领,“同姓者居多”,不如佛满洲佐领下“姓氏繁多”。居地偏北,多分布在虎尔哈、瓦尔喀等“野人女真”境内;而佛满洲居地偏南。伊彻满洲不断南迁,渐融入佛满洲中,其内杂有库雅喇、赫哲、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锡伯、鄂伦春等北方各族。习俗与佛满洲亦有差异,更多的保持原始状况。顺治、康熙以前,仅迁到盛京编佐隶旗者有此称。后凡黑龙江南北,松花江、乌苏里江直至海滨,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人众,无论编佐与否,亦有此称。

猜你喜欢

  • 黄同

    汉时西瓯越人首领。曾归附南越国,封“瓯骆左将”。元鼎六年(前111),闻汉武帝兵伐南越,斩西于王降汉。元封元年(前110)被封下郦侯。

  • 鲁古尘

    见“柳中”(1575页)。

  • 达垅万户

    元代乌思藏地区万户之一。又作达万户、达垅巴万户,《元史》作思答笼剌万户。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释教及吐蕃事务。二十五年(128

  • 仡兜苗

    又作仡头、仡兜、兜、革兜。始见于明代记载。分布在贵州黎平、石阡、镇远、福泉、黄平、凯里、开阳、修文等地。服饰类※海��苗。语言及习俗与黔中南、黔西北苗族相近

  • 亦里克卫

    见“亦力克卫”(872页)。

  • 乃竹万户府

    明代藏区地方官署名。洪武七年十二月(1375.1)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贡觉境。万户府设置等情况,史籍记载阙如。

  • 局子街

    见“延吉府”(819页)。

  • 红头屿

    即“谈马颜”(1956页)。

  • 哈儿八真

    见“古儿别速”(441页)。

  • 皇始舞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创制之舞。皇始三年(389),拓跋鲜卑所建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后,拓跋珪令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音乐。并作“皇始舞”,以明开基始祖(拓跋力微)之业。十二月,珪临天文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