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仙人柱

仙人柱

旧时鄂伦春人的一种原始住房。鄂伦春语音译。亦作“斜仁柱”。“仙人”意为“木杆”,“”是“房子”的意思。俗称“撮罗子”,毕拉尔路鄂伦春人称※“楚伦安嘎”(尖房子)。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为游猎鄂伦春人和使用驯鹿鄂温克人过去的传统住房。一般以少则八九根,多则数十根长约5米,直径5厘米的桦树或松树、柳树杆搭成,圆锥形,大小以家庭人口、季节而定,通常夏季住的比秋季的大。建造程序:先斜立两根带杈的树干,再搭上6根(有的只用两根)木杆,构成主架,上端套柳条圈,然后将20余根一般木杆搭上,即成框架。冬季底部用狍皮覆盖,上部以芦苇帘作围子;夏天多用桦树皮;民国时期有少数户改用棉围子。每块覆盖物成扇形,四角顶带相互扎结和系于木杆上。顶端留一尺多不覆盖,作出烟孔,下雪天用一块皮子遮上,但不遮严。砍树干、割芦苇、扒桦皮由男子承担,覆盖物的加工、缝制由妇女做。搭时,只需两三人,一小时左右可搭成。门朝东南或西南,也有向正南或正东的。冬挂皮门帘,夏挂布帘。内部结构:进门正面和左右两侧以木头隔成三块,分别称“玛鲁”和“奥路”,中间空处置火堆,作烧饭、取暖之用。“玛路”右角上高一米处挂“博如坎”(神偶),下是男客人和男主人的坐席,为家中未婚男子和小孩的卧铺,禁止妇女至其上。两侧“奥路”,右为老年夫妇或姑娘们的居处,左为年轻夫妇的铺位。人口超过此限的户,则另搭一座。每户“仙人柱”后都有一棵小树,挂有数个桦皮盒,供奉各种“博如坎”,妇女不得至其处。每个※乌力楞(家族公社,三四家至20余家不等)的仙人柱成一字形或弧形排列,不能一前一后,有的地区也不能成弧形。20世纪50年代定居后消失。赫哲族旧时也有这种住所,称※撮罗昂库。

猜你喜欢

  • 马仁圃

    1870—1946近代工商业家。名万兴,河北省静海县唐官屯镇(今属天津市)人。回族。成年赴天津开设“祥顺隆皮铺”,经营祖传行业。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应驻防小占新军将领王士珍之约,改制军需皮革品

  • 芬问部

    契丹部落名。一作芬阿部。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八部之一。有人以为由※古八部时期之※郁羽陵(一作羽陵)部发展而来。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大贺氏

  • 阿悉吉

    见“阿悉结”(1216页)。

  • 苻宏

    ?—405十六国时期前秦太子。字永道。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坚子。前秦永兴元年(357),坚即位后,以母贵,封为皇太子。建元二十一年(385),长安遭西燕攻击,坚出奔五将山(今陕西岐山县

  • 哈宜

    族名。哈尼族自称。雍正《临安府志》卷7“风俗·附种人”曰:“窝泥,自呼哈宜。”参见“哈尼族”(1633页)。

  • 永通万国钱

    宇文氏所建北周铜币名。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561)下诏铸※布泉钱,建德三年(574),又铸※五行大布钱。宣帝大象元年(579)十一月,初铸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令与五行大布、五铢同时流通使用。参见“

  • 西北中学

    回民学校名。设於北京牛街原清末“南营守备署衙门”旧址。1928年北平(今北京)市政府参事孙绳武(回族)等人发起创立,孙担任校长,时称清真中学。校设董事会,董事长白崇禧,副董事长马福祥、马邻翼,孙绳武为

  • 一层楼

    蒙文长篇章回小说。著名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1837—1892年,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人)著。32回。约19世纪70年代成书。作者推崇《红楼梦》,借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希

  • 高松

    ①即“高模翰”(1917页)。 ②金朝官员。一名檀朵,渤海族遗裔。先世在渤海国亡后被辽迁居澄州析木县(治今辽宁海城县)。年19岁从军为蒲辇(五十夫长)。以善战,被金将完颜宗弼召置左右。从破汴京(今河南

  • 柴册仪

    契丹传统礼仪。早年,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开国后沿袭,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新帝接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燔柴祀天。具体仪式有两记。《燕北录》载: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