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五溪

五溪

汉武陵郡境内五条溪流总称,由今湖南沅江支流组成。五溪所指,各家不一。据《水经·沅水》载:“五溪谓雄溪、��溪、力溪、无溪、酉溪”;《汉纪》引《水经》则记为:雄、��、酉、沅、辰五溪,无力溪;据《宋书·夷蛮传》云:“居武陵者有雄溪、��溪、辰溪、酉溪、舞溪,谓之五溪蛮”。后又有谓辰、酉、巫、武、沅,或雄、��、沅、酉、辰等五溪说。据《汉纪》注:当地俗称雄作熊,��作朗,潕作武。《南史》称舞溪又作武溪。但今“㵲”与“武”两水有别,㵲(舞)与潕,今均简化��。��水流经怀化、芷江、新晃等地,而武水流经今泸溪、潭溪、河溪等地。潕或㵲(舞或无)今为��水,武溪则今为武水。从多说,五溪应为雄、��、辰、酉、��。

猜你喜欢

  • 黄带子

    参见“宗室”(1524页)。

  • 雅达干

    即“雅德根”(2197页)。

  • 八儿出阿儿忒

    见“巴而术阿而忒的斤”(420页)。

  • 段智廉

    ? —1204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第十九世国王。一作段智连。白族。大理人。※段智兴子。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父卒,即王位。翌年改元凤历(一作即位当年改元)。后又改元元寿(一作天寿)。嘉泰二年

  • 额鲁特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康熙四十四年(1705)置。以丹济拉为札萨克辅国公。继徙推河。雍正九年(1731),迁居锡喇木伦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寻又先后移驻喀尔喀河、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

  • 提依特部

    清代布鲁特(阿尔克孜)部落名。又译提伊特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五十二年(1787),其首领伯舍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东北600余里伊兰乌瓦斯卡伦外游牧

  • 华州

    渤海王国置。为率宾府依郭州。治所故址在双城子(前苏联沿海州乌苏里斯克);或说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旧有说在鸭绿江支流佟家江(今浑江)流域。辽灭渤海后废,其民疑在辽世宗时被迁至今辽宁北镇县一带,改置

  • 觉罗巴哈纳

    约1617—1666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索长阿世孙。年17效力行间。天聪间,屡从太宗征战有功。八年(1634),授骑都尉世职。崇德三年(1638),由刑部理事官擢参政,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顺治元年

  • 四时捺钵

    见“捺钵”(2037页)。

  • 布山

    西汉县名。三国至南朝因之。治所在今广西贵县。“布”为古骆越语音译,意为“泉水”或“人”。因当地有名泉或其山象“人”形而得名。《旧唐书·地理志》载:布山县,“古骆越所居”;《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