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
书名。中国历代记录史事的纪传体史书总称。历朝重视,多为官修,称正史。魏晋称《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代已失传的《东观汉记》)、《三国志》、《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十三史》;宋加《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称《十七史》;明加《宋史》、《辽史》、《金史》、《元史》,称《二十一史》;清乾隆初年修《明史》成,加入合刻,称《二十二史》,后又增列《旧唐书》和《旧五代史》,总称《二十四史》,是为此名之由来。全书共3229卷,以纪、传、表、志形式,记载自黄帝至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历史事迹,是中国最丰富的史料宝库。过去较流行的有清乾隆时官刻的武英殿本。较佳的有商务印书馆影印百衲本。现最佳的有中华书局排印的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书名、作者、卷数如下表:
书 名 | 作 者 | 卷 数 |
史 记 汉 书 后 汉 书 三 国 志 晋 书 宋 书 南 齐 书 梁 书 陈 书 魏 书 北 齐 书 周 书 隋 书 南 史 北 史 旧 唐 书 新 唐 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 史 辽 史 金 史 元 史 明 史 | 西汉司马迁 东汉班固 南朝宋范晔 西晋陈寿 唐房玄龄等 梁沈约 梁萧子显 唐姚思廉 唐姚思廉 北齐魏收 唐李百药 唐令狐德棻等 唐魏徵 唐李延寿 唐李延寿 后晋刘昫等 北宋欧阳修、 宋祁 北宋薛居正等 北宋欧阳修 元脱脱等 元脱脱等 元脱脱等 明宋濂等 清张廷玉等 | 130 100 120 65 130 100 59 56 36 130 50 50 85 80 100 200 225 150 74 496 116 135 210 332 |
猜你喜欢
夷离毕院
见“夷离毕”(760页)。
伊阙石窟
亦称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市南郊13公里伊河入口处两岸的东西崖,即香山和龙门山(伊阙山)。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三大宝库。开凿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后经东魏和西魏、北
强白嘉措
1758—1804即八世达赖喇嘛。又译绛贝嘉措。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布加(今南木林境内)地方拉日岗。清公爵索南达吉之子。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5岁被乾隆帝所派章嘉呼图克图
占尼河卫
见“者亦河卫”(1349页)。
贝勒
清朝八期宗室贵族的封爵之一。满语,源于女真语“勃极烈”,汉译“大官”、“高官”。初女真各部中强有力的酋长称之。清太祖努尔哈赤时,分封子弟叔侄为贝勒,各辖一旗或若干牛录的人丁,统兵治民,佐理国政。崇德元
元武宗
见“海山”(1935页)。
裴岑纪功碑
东汉碑刻。俗称“镇海碑”。顺帝永和年间(136—141)裴岑立。碑高4.3尺,宽1.8尺,镌刻文字6行,每行10字,隶书,兼有篆体韵味。内容记述作者率领敦煌郡兵在蒲类海击败匈奴呼衍王事。碑原立于巴里坤
哆讹
西夏仁宗朝党项人起义领袖。见“蕃部起义”。
蒲察官奴
?—1233金大将。契丹族。本姓移剌。少时被蒙古军俘,后逃归,充忠孝军。从移剌蒲阿攻平阳,以功升本军提控。开兴元年(1232),三峰山兵败,投宋,后逃归汴京(今开封),权副都尉,转都尉。拜元帅,统马军
蓝氏城
见“蓝市城”(2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