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铁木儿
元朝大臣。又译也先帖木儿。蒙古许兀慎氏。淇阳王※月赤察儿第五子。初任宿卫,兄头卒,嗣爵淇阳王,累官知枢密院事。英宗至治三年(1323),与御史大夫铁失等阴结晋王府内史倒刺沙,谋逆。八月,乘英宗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南还,驻南坡之机,以铁失所领阿速卫兵为外援,杀丞相拜住,弑英宗于行殿。与诸王按梯不花等奉皇帝玺绶,北迎晋王也孙铁木儿于镇所。九月,拥晋王(泰定帝)即位于龙居河(今克鲁伦河)。任中书右丞相。十月,以弑君罪被诛。
元朝大臣。又译也先帖木儿。蒙古许兀慎氏。淇阳王※月赤察儿第五子。初任宿卫,兄头卒,嗣爵淇阳王,累官知枢密院事。英宗至治三年(1323),与御史大夫铁失等阴结晋王府内史倒刺沙,谋逆。八月,乘英宗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南还,驻南坡之机,以铁失所领阿速卫兵为外援,杀丞相拜住,弑英宗于行殿。与诸王按梯不花等奉皇帝玺绶,北迎晋王也孙铁木儿于镇所。九月,拥晋王(泰定帝)即位于龙居河(今克鲁伦河)。任中书右丞相。十月,以弑君罪被诛。
见“马九皋”(160页)。
藏语称“克莫”,又称“批巴”。藏族日常炊事用鼓风皮囊。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区。制法:将山羊皮和牛犊皮整张剥下,去毛,鞣制成革,成袋状,颈端束于直径约4—5分的铁筒上,扎紧四脚,使不漏气,尾
见“塔吾克勒汗”(2162页)。
?—1733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从隆却赤仁波且受戒,入隆务寺学《释量论》。赴藏入噶丹寺绛孜扎仓,获拉仁巴学位。从赤洛哲嘉措受具足戒,并聆听许多经教。后应嘉摩戎地区之请,赴该地讲经传法。于隆务寺先
裕固族宗教节日。俗称过会。流行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地区。旧时夏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举行。届时寺院僧人闭斋两天,闭斋期间,禁闲谈、忌食荤菜、辣椒、葱蒜,只喝些酥油茶;喝茶时须先漱口。开斋之日,人们聚集寺院,
见“德格”(2518页)。
见“吐谷浑”(766页)。
山名。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东北部。蒙古语音译,意为“鞍桥山”。古名蹛林,匈奴于秋季马肥时,常大会于蹛林。辽太祖阿保机曾在蹛林拜日。传说成吉思汗及其将帅曾登山进行祭祀,把棒槌石作为拴马桩。元末翁吉剌部居
清※宗室中区别权利、义务和地位的制度名。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设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分别主持八旗,凡财物出纳必八家均及、均摊,是为八分(分,读去声)。崇德元年(1636),始定宗室九等封爵,
清代藏传佛教高僧。亦作图布丹济默吹济加木参。藏族。为乍丫地区第六世正呼图克图。为罗布藏朗结转世。持有清廷敕封“讲习黄教诺门罕印”,坐镇乍丫寺。道光八年(1828),进藏学经,由乍丫百姓摊银供养。 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