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山国

中山国

古国名。亦称鲜虞中山国。春秋末鲜虞人建。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即周敬王十四年(前506)。一说鲜虞人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城中有山,曰中山,因以为国号。此为早期中山国。以鲜虞氏为主体,联合仇由氏和部分肥氏、鼓氏遗民组成的白狄国家,境内还居有众多的华夏族人。周敬王二十六年至三十年(前494—前490),应齐、卫之请,介入晋国内乱,派兵支援晋范氏和中行氏,攻取棘蒲(今河北赵县)。范氏、中行氏灭亡后,遭到晋赵鞅的反击。赵襄子(前475—前425)时,中人城等被赵将新稚穆子攻克。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中山武公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县)。二十年(前406),被魏文侯将乐羊击破,早期中山国灭亡。魏文侯封太子击为中山君,命李悝(李克)治理之,乐羊率重兵镇守,此为魏属中山国。约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鲜虞中山桓公复国,迁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东北),此为后期中山国。周烈王七年(前369),修筑长城。约周显王三十七年(前332),配合齐、魏进攻赵国,决槐水围赵鄗邑(今河北柏乡县北),以千乘之国败万乘之赵国,使“鄗几于不守”。四十六年(前323),中山君与韩、燕、赵、魏同称为王,史称“五国相王”,跻身于强国之列。周赧王元年(前314),乘燕国内乱,遣相邦(犹相国)司马赒率三军平燕内乱,占据燕土“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八年(前307),败赵武灵王,夺取鄗邑。十年,被赵武灵王击败,被迫献四邑请和。十九年(前296),被赵惠文王20万军攻破,灵寿失陷,国君逃入齐,赵另立尚(胜)为中山君。翌年被废,中山国灭。据文献和铭文记载,中山复国前后的君主世系先后为文公、武公、桓公、成王、王、��尚(胜)。

猜你喜欢

  • 敌拉

    见“敌烈部”(1882页)。

  • 闸撒

    契丹语称谓。为对一种地方机构的称呼。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是为宫卫下辖的一级组织。有三宫设此机构,计辽太宗※永兴宫7、承天皇太后※崇德宫5、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

  • 塔儿忽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出自该部之合答安答勒都儿罕等兄弟五人曾参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创业活动,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合答安受封为千户那颜。其部众逐渐融合于蒙古共同体中。

  • 曼济

    见“满济”(2387页)。

  • 威武西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大德八年(1304),察合台后裔出伯始受封。阿哈伯及子亦里黑赤袭封。

  • 毕取

    汉时南越国郎相。岭南番禺地区越人。武帝时,南越王赵建德、丞相吕嘉公开反汉。元鼎五年(前112)秋,朝廷令伏波、楼船二将军率江淮以南10万师讨之,兵困番禺城。率粤兵降汉,被封为侯,赐食邑510户。

  • 萨天景

    明代诗人。字又宋。云南楚雄人。相传为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后裔。曾中进士,能文工诗,著有诗集《燕携草》。

  • 李特

    ? —303西晋末年蜀地流民起义首领。字玄休。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人。后迁汉中杨车坂,号杨车巴。曹操定汉中,其祖※李虎率众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号巴人,因与氐人杂居,又称巴氐。东

  • 瓮傍蛮

    古族名。明代对贵州瓮傍寨仡佬族的称呼。其地位于新添卫(今贵定)境。明洪武九年(1377),因不堪侵扰,举族反抗,后被贵州卫指挥顾成发兵讨平。

  • 奇里克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齐里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有200余户。在乌什城西北沙图卡伦外鄂斯塔勒地方游牧,通伊犁。距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300余里。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