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俄蒙协约

中俄蒙协约

中国、沙俄和外蒙古关于外蒙古现状和主权归属的协约。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后,中俄围绕外蒙古主权问题屡有争执。沙俄企图以允许外蒙古改“独立”为“自治”换取袁世凯政府对外蒙古现状的承认,几经谈判,未达成协议。1913年,反袁世凯帝制的革命爆发,为换取沙俄的支持,袁世凯答应沙俄的要求,双方重开谈判。11月,签署俄方提出的《中俄申明文件》,复以此文件为基础,自1914年9月起,经过9个月的谈判,终有中方代表都统毕桂芳、俄方代表驻蒙古总领事亚历山大·密勒尔、蒙古代表贝子希尔宁达木,于1915年6月在恰克图签订此约。共22条。重申※《中俄声明文件》中确认的各项原则,即:中国对外蒙古享有宗主权;承认外蒙古“自治”;不干涉外蒙古“内政”,不在外蒙古驻军、移民、派置文武官员;承认《俄蒙协约》及俄方的各种特权;俄国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外蒙古正式改称为“自治”,有权与其他国家订立条约和协定。此协约仅在名义上承认中国对外蒙古享有宗主权,实际上并未改变沙俄制造的外蒙古“独立”现状。

猜你喜欢

  • 牢兰海

    古西域湖名。见《水泾注·河水二》引《释氏西域记》:“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阿耨达山即今昆仑山脉,其西北之大水为今新疆且末县一带的车尔成河,牢兰海即今新疆罗布泊。《释氏西域记》是晋代僧人

  • 低嗨

    京语音译,又作“寄赖”。旧时京族社会一种经济协作关系,类似帮工。流行于广西防城县的巫头、山心等京族地区。分剥削型和互助型。前者出现在地主阶级和贫苦渔民之间,由占有渔箔(捕鱼工具)或投标使用渔箔的地主雇

  • 尚婢婢

    吐蕃大臣。羊同(今阿里香雄一带)人。姓没卢。名赞心牙。世为吐蕃贵相。宽厚沈勇,有谋略,不愿为官,但好读书,国人敬之。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任鄯州(今青海乐都)节度使。唐会昌二年(84

  • 壮戏

    壮族民间戏曲艺术。流行于广西、云南壮族地区。用壮语演唱,说唱合一。分师公戏、北路壮戏、南路壮戏等种。师公戏亦名唱师,流行于广西河池、宜山、来宾、贵县、邕宁、武鸣等地。相传清同治间(1862—1874)

  • 坵塘关

    关隘名。云南丽江军民土知府设,在丽江、鹤庆山界上,目的是“以严出入”。没有土司的允许,远来者到此必止,不得擅行,朝廷派来的“通安诸州守”也只能驻在省中,即使“诏命”到来,土司也只到关口迎接。

  • 载穆

    ?—1911清宗室。字敬修。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恂勤郡王允禵五世孙,副都统奕云之子。20岁充三等侍卫,迁头等侍卫,兼办事章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帝逃往西安

  • 格罗格桑

    苗族古歌。苗语地名音译,泛指贵阳一带。流行于贵州西北部及贵阳附近地区。内容分3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杨老话”,歌词大意是苗族祖先杨老人被强大部落追赶,进入贵州,死于乌江上游三岔河一龙洞中,子孙遂散居乌江

  • 六镇起义

    北魏末年※六镇等各族人民大起义的简称。北魏初期在京都平城北,阴山一带建立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军事重镇,屯兵驻守,居有鲜卑、汉、匈奴、敕勒、吐谷浑、杂胡、江淮之蛮等。正光四年(523)冬

  • 达末娄

    东北古族名。仅见于《新唐书》,学术界认为即北魏时豆莫娄的异译。来源于※北夫余。地域与※豆莫娄同(一说其居于清代布特哈城之西境,约指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至阿荣旗、布特哈旗一带)。唐开元十一年(

  • 奉诚可汗

    约773—795唐代回鹘汗国第六代可汗。原称阿啜。药罗葛氏。※忠贞可汗之幼子。贞元六年(790),其父被毒死后,为次相跌跌骨咄禄及国人拥立为汗,称汨咄录毗伽可汗(意为“幸福贤智可汗”)。年方十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