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丕烈
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乾隆举人,官户部主事。喜藏书,搜购宋本图书百余种,专藏一室,名为百宋一廛,并自作注释,说明版刻源流和收藏传授。勤于校勘,每得珍本,即作题跋,后人编集为《士礼居藏书题跋》。
黄丕烈
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乾隆举人,官户部主事。喜藏书,搜购宋本图书百余种,专藏一室,名为百宋一廛,并自作注释,说明版刻源流和收藏传授。勤于校勘,每得珍本,即作题跋,后人编集为《士礼居藏书题跋》。
黄丕烈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理一卒行政事务的长官。《国语·齐语》:“十邑为卒,卒有卒帅。”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重庆府为路。属陕西四川行省,二十三年改属四川行省。治巴县(今重庆市)。辖境相当今重庆武隆、忠县等县以西,大足、四川江安等县以东,合江、南川等市、县以北,垫江及四川武胜等县以南
唐贞观元年(627)选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省,以备咨询政事,为待制官之始。永徽以后,以学士、文人待制;先天时以京“清官”及“朝集使”六品以上,每日二人随仗待制;开元十四年(726),令百官更直
书名。清缪荃孙补编。一卷。著录辽代图书凡五十一种,凡小学、译语、实录、起居注、杂史、仪注、地理、政书、传记、史钞、五行、医书、释道、别集十四类。可补《辽史》之缺,供考订辽代典籍存佚之参考。收入《二十五
官名。北周东京小司寇上大夫的省称。大象元年(579)置,为东京(今河南洛阳)秋官府长官。长孙平任职时与小宗伯赵芬分掌东京六府事。后听命于东京小冢宰。正六命。隋开皇元年(581)罢。
唐六都护府之一。调露元年(679)改交州都督府置。简称安南府、安南。治宋平县(今越南河内市)。由交州刺史充都护。至德二载(757)改名镇南,永泰二年(766)又改安南。所领州、县时有变化。崔致远《桂苑
?—1213金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女真人。大定末,袭猛安职。泰和六年(1206),任唐州刺史,累败宋军。升同知河南府事。任右副元帅完颜匡属下右翼都统,从攻襄阳,强渡汉水。后任同知上京留守事。大安三
元袁州(今江西宜春)人。人称彭和尚,亦称彭翼。童年出家,为慈化寺僧人,白莲教徒。顺帝至元四年(1338)六月,与徒周子旺在袁州起兵反元,失败后逃淮西。至正十一年(1351)与徐寿辉等起义,次年在杭州战
汶读若岷,即岷山。《元和郡县志》茂州:“汶山即岷山也。”《书·禹贡》:“汶山通江,东别为沱”;《山海经·海内东经》:“大江出汶山。”一作渎山,《史记·封禅书》:“渎山,蜀之汶山。”又称汶阜山,《三国志
律名。关于官吏任免的单行法律。秦置吏律,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内容规定:县、都官、十二郡任免吏佐和官府属员,都以十二月朔日免除,至三月底截止,如有死亡及因故出缺者,为补之,毋须等到上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