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八刺忽部人。曾随父孛合出从成吉思汗征战,为炮手。随木华黎攻金,任随路炮手达鲁花赤。教习用炮技术。元太宗即位,留为近侍。太宗四年(1232),从攻河南有功。宪宗二年(1252),升都元帅。三年,随旭
?—198东汉末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人,字稚叔。初为并州武猛从事,为何进募兵,得众数千。初平二年(191),归袁绍,与匈奴南单于合兵讨董卓。旋为南单于劫持降卓,卓以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兴平二
①(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一名虔,字令伯。自幼孤苦,祖母刘氏抚养成人,以孝谨闻。好学不倦,师事谯周。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晋初,征为太子洗马,以祖母年高,无人
发源于今湖北保康县西,北流至南河。其水流经之处地形险阻。明成化初,刘通领导的荆襄流民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
北朝杂户之一。以淘金为业,故名。
清末劝导改良私塾教育的民间劝学团体。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最先在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和苏州成立,次年五月在上海设立总会。下设会课处与讲习所,劝导私塾渐弃旧习而以新法教授,开设修身、国文(
春秋晚期蔡国国君墓。1955年发现于安徽寿县城西门内,墓室为竖穴土坑,长8.45米,墓内有一殉葬人。由青铜器铭文知道墓主为蔡昭侯(公元前518一前491年在位)。墓中随葬品有青铜礼器、乐器、生活用器等
书名。明末清初叶鉁撰。六卷。为补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而作,故称“编遗”。所辑漕运、钱法、官制、门户始末等篇,皆详而有征,叙述颇得要领。前有自序,说明著作宗旨。
报纸名。日本东亚同文会在华机关报。前身为英人主办的《字林沪报》,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顶办改名而成,馆设上海。田野橘次经理,井手三郎主编,华人高太痴、周品珊助编。发行副刊《同文消闲录》一张,随报
见“群牧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