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言不尽意

言不尽意

魏晋玄学命题。指文字不能完全地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思想。源出《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三国魏荀粲认为,圣人的思想,因其旨趣精微,非言辞所能尽表,故主张“六籍(经)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三国志·魏志·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即所谓“言不尽意”。王弼提出“修本废言”(皇侃《论语义疏》注引),“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晋张韩(即张翰)提出“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全晋文》卷一百零七),均同属此说。西晋欧阳建以言尽意论与此说相对。

猜你喜欢

  • 宫门小执法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掌监督宫殿门禁。《晋书·石勒载记下》:“勒宫殿及诸门始就,制法令甚严”,“有醉胡乘马突入止车门,勒大怒,谓宫门小执法冯翥曰:‘夫人君为令,尚望威行天下,况宫阙之间乎!向驰马入门为是

  • 蒲坂县

    坂亦作反,又作阪。秦置。治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地当河东通往关中的要冲,历代为兵家攻守重地。《史记·淮阴侯列传》:西汉高帝二年(前205),韩信率兵击魏王豹,“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即此。汉至北周皆为

  • 六寨等处长官司

    土司名。元置,治今广西南丹县西北六寨。后废。

  • 任道鎔

    1822—1906清江苏宜兴人,字筱沅。拔贡出身。咸丰年间在籍襄办团练,升任奉贤知县。同治二年(1863)任直隶顺德知府,行坚壁清野之法对抗捻军。后累迁至直隶布政使。光绪七年(1881)擢山东巡抚。二

  • 元和朋党录

    书名。一作《元和录》。宋马永易(一作马永锡)撰。一卷。记述唐牛李党争史事,起自元和三年(808)牛僧孺、李宗闵等应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对策抨击宰相李吉甫,宦官吐突承璀等主持讨伐藩镇刘辟、李师道、李

  • 宗子羽林

    见“宗士”。

  • 秃鲁班

    即“朵鲁班”。

  • 后晋高祖实录

    后(後)书名。五代后周贾纬等撰,窦贞固监修。三十卷。记石敬瑭事。已佚。

  • 文益

    885—958唐末、五代时余杭(今属浙江)人,俗姓鲁。自幼出家,先游学闽、浙,“得法”于漳州(治今福建漳浦)罗汉寺桂琛,后住金陵(今江苏南京)清凉院,因称“清凉文益”。门人众多,问学者达千人。卒后被南

  • 龙首原

    即“龙首山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