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虎头山

虎头山

①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三里。《元史·阿术传》:世祖至元四年(1267),初过襄阳,驻马虎头山,望汉东白河口,即此。②《东西洋考》东洋针路澎湖屿:“用丙巳针,五更,取虎头山。”又作“斧头山”(《岛夷志略》)、“虎仔山”(《顺风相送》)。俗称打鼓山、打狗山。即今台湾高雄市西打鼓山。一说在今台南市西安平附近。

猜你喜欢

  • 亩穑户籍

    战国时齐国征收田税及户口税之术语。穑,亦作啬,敛谷也;籍,征籍也。语出《管子·轻重乙》:“故不欲收(亩)穑户籍而给左右之用。”马非百《管子轻重新诠》:“亩穑户籍者,谓按亩而敛,挨户而籍。”

  • 泗水国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分东海郡三万户置,封常山宪王子商。治凌县(今宿迁市东南)。辖境相当今江苏泗阳县、淮阴县及宿迁市东南部地区。东汉建武十三年(37)废。

  • 卤簿令

    古代关于仪仗队伍的法令。如唐代对皇帝、皇室(皇后、太子、太子妃等)、王公、四品以上职事官、二品以上散官等出行,京官五品以上婚葬时应配备的仪仗队伍编制,有详细的规定。令文散见于《开元礼》、《唐会要》诸书

  • 司津监

    ①官署名。即都水监,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都水监。②官名。即都水使者,唐龙朔二年改,咸亨元年复名都水使者。

  • 柏梁

    地名。一作柏海(《旧唐书·侯君集传》)。今青海鄂陵湖、扎陵湖。《旧唐书·吐谷浑传》:唐贞观九年(635)击吐谷浑,“又达于柏梁,北望积石山,观河源之所出焉”。

  • 窟咄

    ?—约390十六国时人。鲜卑族。代王什翼犍子。前秦主苻坚灭代,建元十二年(376)被徙送长安。后苻坚败亡,复随慕容永东迁,以为新兴太守。此后战事频仍,乃被逼驻高柳(今山西阳高西北)。及拓跋珪出代北,于

  • 言官

    明清两代对监察御史和给事中的通称。以其均有建言之责,故称。

  • 靺鞨

    古族名。源出肃慎、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分布地区东临今日本海,西至嫩江,南抵吉林市,北达黑龙江以北。部落之最著者有: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等七部。粟末部在今以吉林市为中

  • 蔡衍

    东汉汝南项(今河南沈丘)人,字孟喜。初举孝廉,迁冀州刺史。深恶宦官外戚专权,曾拒绝中常侍具瑷请托;又劾中常侍曹腾弟曹鼎贪赃千万,鼎坐输作左校。后因上书为南阳太守成瑨辨冤坐免。灵帝初拜议郎,旋病卒。

  • 顺天王

    ?—1638明末人。张献忠部将领,原名贺国观。为十三家之一。崇祯十一年(1638)随献忠伪降。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