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喇嘛
清代对西藏地区各喇嘛之统称。除达赖、班禅额尔德尼外,其出呼毕勒罕入于理藩院名册者,尚有呼图克图十八人、沙布隆十二人。
清代对西藏地区各喇嘛之统称。除达赖、班禅额尔德尼外,其出呼毕勒罕入于理藩院名册者,尚有呼图克图十八人、沙布隆十二人。
书名。又称律例馆校正《洗冤录》、校正本《洗冤录》。刊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四卷。多以单行本刊行,或将其书附于《大清律例》之后。该书依《洗冤集录》为主,以王明德之《洗冤录补》为辅,集诸家之书汇辑
官署名。隋始置,为尚书省兵部头司。唐沿置,长官有兵部郎中二人、兵部员外郎一人,另有主事等。掌兵马名籍、武官选授及兵戎调遣等。宋初兵部司郎中、员外郎无职事,元丰改制,始管理本司事务。金元不设。
即“赵君用”。
土司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上桥县置,长官方姓,唐末入据,世守。治今贵州惠水县西北二十里上马司,管上马、冈度等处村寨。居民主要为布依族、苗族。
唐代来华的波斯景教教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撰述者。据碑中所刻叙利亚文“秦尼斯坦(即中国)教父,区主教兼长老亚当”,知其本名亚当(Adam)。曾译叙利亚文景教经典三十五种(其中有三种为摩尼教经典)
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资治通鉴》:东晋建元二年(344)前燕慕容皝伐宇文逸豆归,逸豆归遣南罗大涉夜干逆战,为燕军斩杀,遂克其都城,逸豆归走死漠北,“更命涉夜干所居城曰威德城”。胡三省注:“南罗,城名。
1402—1458明宗室。惠帝少子。年二岁,成祖夺位,幽禁凤阳,称“建庶人”,天顺元年(1457)始获释。
①萌一作明。古苴侯国,蜀王封其弟葭萌为苴侯,秦置县因以为名。治今四川广元市西南。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刘备自葭萌进据涪城,以敌刘璋,即此。三国蜀汉改名汉寿。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晋安县置,治今
即“射子”。
明代石桥。(1)在今江西分宜县。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少师严嵩出资白银万两创建,取名万年。桥跨秀江,长约400米,宽约8米,两侧有石栏,共十一孔。(2)在今江西南城县。明崇祯七年(1634)副使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