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容郡
北魏永兴二年(410)置。治秀容县(今忻州市西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并肆卢、敷城二郡入秀容郡。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忻州市、原平市等地。北齐废。
北魏永兴二年(410)置。治秀容县(今忻州市西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并肆卢、敷城二郡入秀容郡。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忻州市、原平市等地。北齐废。
官署名。北宋元丰改制后置,隶户部左曹。掌州县户口升降、民间立户分财、科差人丁、典卖屋业、陈告户绝及索取妻男诉讼等。
①西魏恭帝二年(555)改猗氏县置,治今山西临猗县南。属汾阴郡。北周明帝复改为猗氏县。②隋开皇十六年(596)分猗氏县置,治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临晋镇。属蒲州。唐初曾为蒲州治。天宝十三载(754),改为临
官名。新疆维吾尔语音译。专司瓜果园事务。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
1602—1646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字美周,号迦陵。天启举人。明亡,捐家资抗清。顺治二年(1645)任隆武朝兵部职方主事,募两广水师北上。次年,战死于赣州。善绘山水林石,工诗文,因赋《黄牡
学校名。又称中国女学堂、上海桂墅里女学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经元善、康广仁、梁启超等在上海城南桂墅里开办。谭嗣同、张謇、黄遵宪、文廷式及外国驻沪领事、男女传教士曾助资。董事会从捐款人的亲属中产
战国时期的墓群。位于河南洛阳市区以东10公里金村附近之太仓。1928—1931年遭大规模盗掘。据怀履光《洛阳故城古墓考》,此地共有大墓八座,大墓之间及附近尚有较小型墓三座。大墓均系有一墓道的“甲”字形
唐方镇名。贞元十五年(799)置安黄节度观察使,治安州(今湖北安陆)。领安、黄二州,约当今湖北广水、应城以东,巴水以西,长江以北,大悟、麻城以南地区。十九年,号奉义军。元和元年(806),省入鄂岳观察
一作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州市北。南朝诗人谢脁、唐诗人李白等均有诗咏之。
春秋时晋景公之卿范武子(即随会)制定的法。晋文公曾作被庐之法,至灵公而废缺不用。晋景公时,范武子以中军帅兼太傅,曾聘于周,受教于周定王。“归乃讲聚三代之典礼,于是乎修执秩以为晋法”(《国语·周语中》)
即“完颜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