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牧野

牧野

一作坶野。殷都朝歌近郊,在今河南淇县西南。《水经·清水注》:“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坶野矣。”殷末,周武王伐纣,大败殷军于此。

猜你喜欢

  • 滠中

    即古滠水流经地。约当今湖北孝感、黄陂二市、县以南,汉江以北。《资治通鉴》:西晋建兴二年(314),“杜弢将王真袭陶侃于林障,侃奔滠中”,即此。

  • 官制用语。汉代指官吏由中央外调地方任职,常含贬降之意。晋代沿用,指内侍、内朝或京官调为外朝或地方官。后世亦称。

  • 棘寺

    宋大理寺之别称。

  • 奉正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班,拟先锋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拟伏波将军等号。

  • 刘子翼

    ?—约650唐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小心。隋大业初,任秘书监。唐太宗时任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参加修撰《晋书》。

  • 郑廷鹄

    ?—1563明海南岛琼山(今属海南)人,字元侍。嘉靖进士。历任工部都水主事、江西督学副使等职,迁江西参政后致仕。曾两上“平黎疏”。主张在海南岛建州县,屯田耕守;治城廓,兴水利,将不服从之黎人外迁。著有

  • 周伯

    书名。战国齐人撰。姓名不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列于阴阳家。《隋书·经籍志》已不载。久佚。

  • 义学

    旧时免费教育的学校。又称义塾。多由官员、地主在家乡开办,招聘名士教育本族及乡里子弟,经费主要来源于地租。义学之设,始于宋代范仲淹。时义学规模较大的有四斋,分大、小学,六岁以上入小学,十二岁以上入大学,

  • 伏湛

    ?—37东汉初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字惠公。父理,为当世名儒。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曾任绣衣执法。后为更始政权平原太守。刘秀称帝后,以名儒征拜尚书,奉诏典定旧制。旋迁司直,行大司徒事。光武帝出征时

  • 湛然居士文集

    书名。元耶律楚材(号湛然居士)撰。十四卷。以诗为主,仅第八、十三、十四卷收有书序碑记。书中有关西域诗六十余首,为扈从元太祖西征时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元抄本。